第十六章(2 / 2)
现在的皇上不是没有子嗣,储君的问题今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变故,正宫皇后率先产下一子,现如今都已经四岁了,不出意外开封府尹的位置会在十几、二十年后的落在他的身上。
只是眼下高俅却是横插了一杠子,这算什么事情就算是当今皇上偶有不合规矩的行为,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按理来说,开封府尹的差事就算怎样也是不会落到这个高俅的头上啊
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一票吃瓜群众,自发的查探起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来,却是偶然得知衮国长公主竟然在昨天入宫了,而从皇宫出来的时候还是满脸的喜悦。想想高俅现在就住在衮国长公主那里,所有自以为发觉了真相的人,都老实了起来。驸马是不可能有实权的,这是不假,可是开封府尹实际上是还算是半个虚职呢不管怎么说,驸马也是皇亲国戚,当今皇上的儿子没长大,让高俅来坐这个开封府尹的位子,却也不是一点都说不通的。
当然接到圣旨的高俅,却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因为他接到了敕令上面写的内容和外面传的根本就不一样。赵佶是给高俅安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排了个差事,不过也就是权知开封府事,换而言之,就是做了原先谢文瓘的工作。自然,高俅也没有抢谢文瓘的差事,因为在这之前,谢文瓘已经出知濮州,并且后来还因为元祐党人碑的事情,而被训斥了。
在谢文瓘之后,先后又有两个人接替了这份工作,一个是徐彦孚,后来出知太原府了,具体的情况高俅也不是十分的清楚。还有一个则是吴拭,此人在去年十月出使高丽归来,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高俅知道吴拭,却不知道徐彦孚,倒不是因为吴拭比徐彦孚出名,而是因为这个吴拭有些无耻了。本来元祐党人碑的事情就不是什么好事儿,偏偏这个人还真拿着当事儿了,有跟元祐党人碑上名字相同的同僚,这个人就上疏奏请让这些人改名,可是被好一顿的嘲讽。随后虽然没有被罢免,可是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了。
无意之中对这个落井下石的小人报复了一下,高俅内心可是十分的痛快的。而在这个权知开封府事的工作任命之外,也就是多了一个太子少师的名头,工作倒也不是很重,也就是平时没事情的时候多进宫教导赵桓读书也就是了。
而谣言之所以传播起来,本身跟高俅这边倒是没有太大的关系,完是宫里面一些闲的没事情干的太监、宫女们聊闲天儿,然后这话越传越邪乎,然后就让外面的人知道了。
本来今天才是正月初二,年还没有过去,皇宫里面虽然不是说人人放假,可是倒休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人聚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娱乐活动。要是平时的时候,还能出去找个地方蹴鞠或者干什么的,但是这大冬天的,外面天寒地冻,没有风雪,却还是比较寒冷的,因此这些没什么事情好做的人就凑在了一起,开始聊闲天儿了。
开始的时候说的事情其实还是比较开普的,无非就是这个说一句以后开封府的事情要让那位才回到东京汴梁的高大人掌管了,这个说一句昨天的时候衮国长公主入宫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闲话,都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可是这个信息串联起来之后,一个带有很强故事性的谣言就出现了。
本来刚开始传播的时候还是没有太离谱的,因为在皇宫里面的做事的人还是比较懂得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的。可是这个事情被一个侍卫听到了,偏巧这个侍卫下午不用值班,出宫去了,而为了显摆自己在宫里面的身份不一般,侍卫就将这件事情讲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过侍卫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比较克制的,毕竟是宫里面的侍卫,吹牛也是心里有数的。
可是侍卫心里有数,他的这些亲朋好友心里面却是没数了,本来这些人对官场上的很多事情就是一知半解的,现在听到侍卫说的好些话不清不楚的,很快就自行脑补出了一个生动、形象、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故事。市井小民哪里懂得那么多的遮拦,很快就将这件事情给传播了开来,然后再有其他的一些人听到的消息,多方一印证,却是将这件事情给越说越真了。
在高俅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嘴角抽搐了一下之后,却也没有多说什么。这次的事情反正是发生了,传到赵佶的耳朵里肯定是不会高兴的,可是高俅就算有心阻止,却是没有办法阻止了,毕竟暗谍的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就是能刺探个情报什么的,真要是想做些什么大事情,还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到了大年初三的下午,整个东京汴梁便都知道了曾经的那位青天大老爷回来了,并且已经坐镇开封府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