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因为多罗巴实际上的身份实在是不值一提,因此他牵扯进的能够要他命的事情也很难说是多大的事情,说不准就因为跟西夏的一个偏将有了冲突就被人给干掉了,这都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情况。

自然,因为事情没有多大,所以薛海也就没有注意到,这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只是多罗巴虽然是死了,可是高俅的心里面依旧是觉得很不舒服,遭天谴归遭天谴,可是让高俅没有了报复的手段,实在是让人十分不爽的。

“那现在多罗巴手下的那些羌族人都还在吗?能不能将他们给弄到麟州城去?”

多罗巴是已经死了,可是那些跟随着多罗巴叛变的羌族人应该还有很多活着的,如果他们还是待在一起的话,高俅很是希望能够将他们弄死在麟州城外,也算是发泄他心中的怨气了。

“这个……对于这些我们却是没有过多的关注,不过好像多罗巴手下的人马都归顺了西夏了,如果他们在西夏的话,想要将他们弄到麟州城外,自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就算是高俅没有直接出主意,可是这种事情在薛海看来,也是不值一提的,因为现在的那些羌族归附了西夏,因此只要膝下有一个需要增兵的理由,那些羌族人就有可能被调动,倒是不用太过费事。

“嗯!这件事情你尽力去做,做好了我承你的情,做不好我也不会怪你!”

不管这件事情最后结果如何,高俅已经许诺给了薛海,如此一来,也是不用担心薛海不用心做事了。

而对薛海来说,这自然是最好的一个结果了,虽然说高俅高大人并没有直接许诺给他什么,可是仅仅是‘承情’的这个许诺,就已经很值得他去努力做到这件事情了,况且失败了又不会被责怪,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去做这件事情。

高俅又跟薛海商议的一番,当然具体的薛海应该如何行事就没有提,因为不管是薛海能力足够不需要高俅指手画脚,还是说‘赊刀人’的独立性,高俅都是不好去管得太宽的。

薛海也是有自己的计划,在跟高俅谈了一会儿之后,便拱手告辞,去安排接下来的事情了。虽然说现在连谷城筑坝拦水的工作还需要一些时日,可是调动那些羌族人同样需要时间,若是不抓紧一些的话,薛海真不一定能够赶得及的。

等着薛海离开了好一会儿之后,苏符和张千才从面外低着头走了进来,刚才两人虽然都出了客厅,可是却也没有走的太远,就在客厅出门左转之后的一处拐角等候,这个时候看见薛海离开了,等了一会儿之后才过来面见高俅。

“你们两个人……唉~!这件事情也实在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失误。”

高俅自然是知道苏符和张千两个人是想要问什么,无非就是刚才这两个人听到了那一位大人物的身份的事情。

“四叔,我们……”

苏符看看身边的张千,也是不知道该怎么接着往下面说了,毕竟这次的事情实在是不是他们能够应对的,而且不要说他了,就算是他的祖父苏轼还在世,面对这种情况也是要头疼的。

“唉~!不必多说了,其实有些事情我也是有些闹不明白的,比如说为什么刚才薛海在跟我谈话的时候对于一些跟他接触的人讳莫如深,可是你们在场的时候他却是轻易说出了那位的身份,这样的反差,实在是有些超出我的估计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有一些什么别的原因,不过目前来看,你们两个最好还是将这件事情忘了的好。”

高俅此时也觉得很是不能理解,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说什么也都没用了,因此除了告诫一下苏符和张千两个人之外,却是没有什么能做的了。

好在苏符和张千两个人都不是那种喜欢钻营的人,不然仅凭着这个消息,不说翻云覆雨,至少也能搅动的大宋不得安宁,随后再借机上位,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计划。

就拿高俅来说,凭着这个消息,如果真的想要做些什么图谋不轨的事情,那整个大宋之内就没有人能拦得住他了,而且这是连赵佶都算在内的,到时候只要功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不过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了,甚至于借此机会封王拜爵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情是多么的要命,高俅刚才的时候才会被震撼,以至于都忘了去思考为什么薛海会如此轻易的将这件事情就告诉了他。

历来皇位的更迭都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也就是大宋近几代皇帝的命都不好,全都是病死的,而且到了赵佶的前一任的时候,更是连个子嗣都没有来的及留下,只能在同辈的兄弟之中挑选一个人。

不过赵佶的寿命好像是挺长的,高俅虽然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赵佶到底活到了什么时候,可是在到了南宋之后岳飞还想着迎回赵佶,显然赵佶应该是活的蛮久的。而当时的赵佶是被金国、也就是女真人给捉了去,受尽了屈辱,过的生活自然是不可能好的,而那样的情况下赵佶都活了那么久,差点就被岳飞给接回南宋,想来这一世赵佶也不会像他的当过皇上的父、兄一样早死。</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