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2 / 2)

加入书签

动了溪赊罗撒等人,就算是剩下的那些人还能够掌控住西夏的大军,可是战斗力能剩下多少就很难说了,毕竟阵前杀将,杀的还是大将,还是这么大规模的杀大将,军心涣散是肯定的了,到时候西夏的兵将不逃走一半李乾顺都应该烧高香了!

其次就是溪赊罗撒等人的身份问题,或者说是整个西夏兵将的站队问题。毫无疑问,溪赊罗撒等人是晋王李察哥的亲支近派,而晋王李察哥则是整个西夏军队的主帅!虽然说溪赊罗撒等站在晋王李察哥身边的人只有三分之二,可是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却也没有多少是站在国主李乾顺那边的!除了少数还算是亲近国主李乾顺的将领之外,那三分之一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中立地位,完全不去插手除了行军打仗之外的任何事情。

若是动了溪赊罗撒等人,晋王李察哥肯定是要有所反应了,而这个反应,基本上是国主李乾顺所不能承受的。现在国主李乾顺要压制晋王李察哥都需要靠着辽国的威慑,若是真的把晋王李察哥逼急了,到时候辽国再强大也不在李乾顺的身边,就凭着李乾顺身边的那数百名侍卫,在千军万马之中能有个什么用?

正是因为分析过了这一切,溪赊罗撒才不担心西夏国主李乾顺会假借晋王李察哥的名义将自己这帮人召集起来谋害,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胆量!李乾顺真要是那么有种的话,何必对他们这些将下手呢?直接将晋王李察哥拿下,剩下的溪赊罗撒等人再如何的不忿,只要晋王李察哥一死,他们也就没有多少选择了。毕竟晋王李察哥都畏惧辽国的威势,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带兵打仗的将领呢?

完全不担心会有什么阴谋,溪赊罗撒也就懒得再跟泽罗聊下去了,直接带着人走出了晋王李察哥的营帐,然后按着记忆往泽罗的营帐方向走去了。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说溪赊罗撒等人没有一个跟泽罗要好的,可是军中的营帐安置都是有规矩的,而且平常的时候如何安营扎寨大家心里面都是有数的,因此就算是不用泽罗带路,溪赊罗撒他们也知道该往哪边走。

很快的,溪赊罗撒等人便走到了泽罗的营帐之外。先是透过门帘的缝隙向营帐之内偷瞄了一眼,确定了李察哥就站在泽罗的营帐之内,溪赊罗撒这才重重的咳了一声,然后带人走进了泽罗的营帐之中。

至于说什么大声通报自己的名姓什么的,这次的事情明显是晋王李察哥召集他们这帮亲支近派来做事,真的可以那么张扬的话,不早就在话里面将要做的事情说明白了?溪赊罗撒等人没有一个是傻子,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而李察哥也确实是一直都待在泽罗的营帐之内,倒不是他不想着回自己的营帐之中,毕竟他自己让泽罗去找人的,又怎么可能不会想着回自己的营帐呢?可是陈子说的那番话实在是让他焦头烂额的,所以在泽罗离开之后,他还一直站在泽罗的营帐之中思考着陈子的那番话。

有些事情,若是你不去想的话,其实也就没有什么了,可是一旦你开始想的,就会将本来简单的事情给丰富起来,然后被丰富的那些事情就会反过来再次促进你的联想。

比如说一个学生若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那如果他开始联想的话,那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被老师责罚了,其次在被老师责罚之后,除了要补交作业,还有可能要叫家长,最后在叫家长之后,回家又可能挨揍。一系列的事情若是不想的话,可能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可若是一开始联想,那可就有的想了。

晋王李察哥现在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本来若是事情不继续联想下去,那等着溪赊罗撒等人一起来商议一下,这也就罢了,可是李察哥自己一开始联想,却是浑然忘记了自己还召集了溪赊罗撒等人。甚至于溪赊罗撒带人进入到泽罗的营帐之中以后,李察哥也没有反应过来。

不是溪赊罗撒没有存在感,而是李察哥此刻依旧处在自己的联想之中。

这一次对大宋发起的战争,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西夏这边先动的手,而是大宋那边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先是大宋的陕西转运使、延州知州陶节夫,出兵进攻石堡砦,夺其粮食窖藏,筑城堡以守。折可适出兵灵州川,又攻西夏。

这期间西夏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动作,国主李乾顺愤然之下,派出铁骑出征,结果一个照面就被击溃了,后来李乾顺无奈之下派遣使者向大宋请和,遭到拒绝后,被迫集聚四监军司兵力,向宋朝泾原等州发动进攻,包围平夏城,又攻镇戎军,可是一同动作下来,却又被打了回去,而且损失还不小。

这期间赶上大宋过年,西夏还请辽国派出使节从中调解,可是却一概无用,最后西夏国国主李乾顺盛怒之下,决定御驾亲征。

反正就是大宋和西夏国主李乾顺双方一阵莫名其妙的操作,让晋王李察哥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要知道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事连绵百年,不说是每年都有几场战斗发生,其实也是相差不远的了,可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一次的事情发起的都是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也不怪晋王李察哥不明白情况,实际上大宋那边开始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的,因为陕西转运使、延州知州陶节夫在动手之前根本就没有上报过,闹得大宋那边也是不明白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如果不是大宋的兵将素来都以‘不管闲事’著称,恐怕折可适等人早就带着人一起去西夏那边找点‘乐子’去了。

饶是如此,后面折可适也是带着人对西夏动手了,而且折可适跟陶节夫还不一样,他是‘专业打西夏三十年’,一动手就能看出来跟一般人不一样,虽然说每次都打的西夏兵将落花流水,偏偏每次都还给他们机会。

不过到了后面的时候,曾布那边已经回过了神来,反正不管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倒不如就这样错下去,于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之下,曾布便直接展开了自己鲸吞辽国的计划,而辽国本身跟这件事情其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来着。</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