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 / 2)
今天的事情看似是瞒着国主的,可是谁知道这是不是国主授意晋王去做的呢?反正天家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大家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不管其他人心里面怎么想,晋王李察哥是已经打定了主意,接下来自然就开始安排起在场各人的任务来的。自然,对于自己的亲信,晋王李察哥安排的任务都是责任比较大的那些,当然事后功劳也肯定会很大,这其实也算是晋王李察哥在变相的为自己的人铺路了。
而那些不是晋王李察哥亲信的将领,虽然也有他们的任务,可是最多也就是‘从旁策应’这种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重要工作的事情。不过好在那些不是晋王李察哥亲信的家伙基本上都不是军中最顶层的那些将军,所以不给他们安排重要的事情,倒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晋王李察哥那边开始忙活了起来,而相比之下国主李乾顺那边却是十分的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般,可是真的能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晋王李察哥前来拜见的时候,国主李乾顺就已经知道了晋王李察哥要说的事情是什么了,因为派出去的探马之中也有他的人手在,而他也确实的知道这一次的事情关系重大,如果能够直接拿下那个不知所谓的大宋同知枢密院事,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可以很简单了,威逼大宋,获取实际的利益,这对西夏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而除此之外的事情,却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没错!李乾顺知道的事情,远比李察哥想象的要多的多的多,就连那马车之中的人是谁,他心里面都已经猜测了出来!
不过对于李乾顺来说,虽然知道什么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可是心里面却是十分别扭的,因为就在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前,另外的消息却是从兴庆府那边传了过来——在兴庆府、乃至整个西夏之中散布谣言的人,是嵬名阿埋派出去的,而嵬名阿埋是谁的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内心来讲,李乾顺对李察哥自然是没有那种兄弟之情的,可是他自问君臣之义可没有忘记,对李察哥做过的很多事情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的话,就凭着李察哥战败的那些回,不重罚他就很好了,怎么可能还让他晋升王爵?
可是这一次的事情,李察哥做的却是太过分了,如果不是因为大战在即,李乾顺真的想让人将李察哥抓到自己的面前来,当面锣对面鼓的问问李察哥,自己到底哪里对不住他了?
好在对于李察哥的所作所为,李乾顺也并不是一点的防备都没有。当然军中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晋王李察哥的人手,这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李乾却是另辟蹊径,在主将之外,西夏军中的大部分偏将、副将,都已经被其收入麾下。而在军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三军主帅和各军将领虽然说威望都很足,可是他们跟普通的士卒只见却是没有太多联系的。
而李乾顺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哪些副将、偏将,确立自己在普通将士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旦李察哥要图谋不轨,大军肯定不会听从他的智慧,而李察哥能够调动起来的本部人马,却也不能将带着大队侍卫的李乾顺如何,而那个时候普通的士卒袖手旁观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是没有的,到时候群起而攻之,就算是李察哥手下的精兵强将哥哥都有以一敌十的能力,却也会被茫茫人海淹没。
自古有言,‘功高莫过救主,罪极莫过谋朝’,晋王李察哥的罪过是很大了,而在危难时刻,若是能够就救下李乾顺,那功劳自然是很大的,就算是直接蜂王不太可能,但是一飞冲天,从一个小小的马前卒一跃成为高官、大将,却也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了。
思虑良久之后,李乾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轻声朝着外面喊道:“十五,进来!”
一个人影闪身进了营帐,那穿着打扮跟一般的侍卫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却面无表情,显得好似一个木偶人一般。而听这个人的名字,或者说是代号,也能够明白,这个人只不过是李乾顺手下的一个特殊群体之中的一员,而像他这样特别的存在,至少还有十四个!
“十五,向兴庆府传信,就说事情不急,先按下来,等到班师回朝之日……才是血洗朝堂之时!”
说到最后,李乾顺的眼中一道凶光一闪而过。
天安礼定元年,西夏国国主李秉常去世,随后其长子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因此梁太后一党得以擅权专政。而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后于永安二年,李乾顺十六岁时,亲灭梁氏而亲政。在李乾顺跪在地上将那杯鸩酒端到梁太后的面前以后,李乾顺就已经明白了天家之中,本来就没有亲情的这一至理。
李乾顺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上,等到大辽和大宋都日益衰落,李乾顺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那个原本历史上的李乾顺,称得上是真正的雄才大略。
而现在的这个李乾顺,虽然还没有做出那些事情,可是人还是那一个人,这一次对待李察哥举动的反应,也是很能够显现出他的雄才大略。
反正不管李察哥如何打算,他们跟大宋之间肯定会有一战的,只要李乾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被人暗害,那么最后胜利的就一定是他李乾顺,而不会是晋王李察哥。
天知道李乾顺这些日子在军营之中过的有多么小心,如果不是知道李乾顺确实是西夏国的国主,就连他身边的侍卫都觉得,可能自己终日保护的人,是一只惶惶不可终日的老鼠!</content>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