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起了杀心(1 / 2)
种鄂和沈括不想马上深入西夏腹地,横山地区盛产粮马、盐铁,还是步跋子的兵源,是西夏很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占据住此地慢慢发展,对大宋以后的战略走向很关键。
另外他们在边境征战多年,深知贸然进入沙漠和草原与夏军野战会很吃亏,不如守在横山地区,修筑一些寨堡进行战略防御。
宋军最善于守城,此地战略意义如此重要,夏人不可能坐视不理。所以说在横山地区和西夏军队打防御战更合适,等把对方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找几乎突袭。
先不说自己和种家有没有私人恩怨,种鄂的战略思路深得洪涛赞赏。太对了,和西夏军队在平原沙漠地区打对攻那就是以己之短克敌之长,没有超强的实力最好别这么玩,沿着山势修筑寨堡防御才是正道。
朝廷这次倒没出昏招,非逼着种鄂带兵北伐,但也没听种鄂和沈括的一面之词,很快便派人到实地进行考察。一共两个人,给事中徐禧、内侍押班李舜。
这两个人一到米脂城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不太同意沿着横山各个要道修筑寨堡,而是想造一座大城。
这样才能凸显朝廷收复夏、石、宥三州并不轻言放弃的决心,并且威慑西夏朝廷,让他们看着就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种鄂和沈括当然是据理力争,可惜徐禧是王安石改革派里的主力,很受皇帝器重。他本身也很博学,是神宗皇帝得力的智囊之一。人家根本就不打算听取种、沈二人的建议。而且连地方都挑好了,就在抚宁城以北一处断崖上。
沈括肯定拦不住这位钦差大人,但他又不太放心,于是就给驸马写了这封信,打算听听这位怪才的意见。
“我有啥意见也是白搭,出了湟州谁会听我的?”洪涛对永乐城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详细内容没太多印象,但能肯定不是个好词儿,多半和失败有联系。
可是明知道会失败,洪涛也无法去劝这位徐禧徐大人改变主意,更不能给皇帝上书提什么合理化建议。自己没法说永乐城很可能会成为悲剧,依据呢?还用做梦当借口,这好像有点找不自在。
再者说了,沈括信中提过徐禧是王安石的人,他的一举一动和新党有很大关系。人家刚说要修座大城,自己就忙不迭的提出反对意见,这会让王安石怎么想?
“修寨堡和筑大城有何区别吗?”宸娘现在也能帮着莲儿处理一起公文了,她比莲儿的好奇心还重,只要发现一丝不懂就会缠着询问,不管对错总要找到答案。
“沈官人不是说了,大城所在没有水源,需凿井取水,一旦被围难以满足众多守军的饮用。守城的人少了发挥不出大城的优势,不如弄一串寨堡互相呼应。敌人来进攻任何一处,都无法把守军全部围困起来,相对要灵活一些。战争就像是下棋,变化越多结局就越难以揣摩,也就不太敢全军压上。最主要的是大城对后勤需求比较高,要是被敌人切断那就惨了。”
洪涛也不太懂古代的筑城标准,但他觉得在一个战乱纷飞的边境地区修筑一座可以容纳十几万人的大城确实没必要。这有点搞政绩工程的意思,光图面子上好看,不顾修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这种规模的城市按说应该建在距离前线上百里的后方,还得是交通要道上,用它汇集各方补充,给前线当一个战略支撑点。
而且也不用那么着急,沈括信中说徐禧要在鄜延路征发十数万民夫和厢役,力争用半年时间就把城筑好。这明显就有点为了抓政绩不顾人命的意思,拿完了成绩徐禧拍拍屁股回开封了,永乐城再有闪失就是守将军士作战不利。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