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龙脉(2 / 2)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br />
“没有了曾经雄浑的王气,南京才会如此的多灾多难,尤其是南京位于中国东部中心方位,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优势。举目华夏大地,这种优势是香港、广州、哈尔滨众多城市无法比拟的。政治家出于战略的考虑选择它,军事家把它列入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风水家决定不会把它作为帝都的首选,精明的政治家选它也总是权宜之计,就像是朱元璋刚开始是在南京定都,可最后他的儿子朱棣却是迁都北京,这才是保住了大明后来的百年江山。”
灼华从钟山眺望远方的南京城,事实上就如同这个老头说的,南京的风水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之处。表面上,南京山水兼备,贵器应有尽有,诸山摆列有序,明堂宽大周密,加上地连三楚,势控三江,群山屏围,长江襟带,特别是钟阜有龙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给柔媚的南京增添了几分雄阔之气,应为至尊至贵之地。
但是,风水学中这种样样齐备,中规中矩,看似一应俱全,没有什么缺点的风水,往往是风水理论精髓在实际运用中极力避免的不良风水。从这个意义上说,贪大图全,是风水实践的大忌。南京在得长江天然之水的同时,连绵西行的宁镇山脉。南京城的主要龙脉厚重不足,缺少狰狞可怖、高大参天的日月、华表、还有旗鼓排衙等帝王之都百里行度的重要元素。
城内龙蟠虎踞,是为得山,但却散漫卧伏,具其形而欠其力,更无余气可寻。尤其是早年的时候,江山被斩断了龙脉,元气大伤,王气散去。来龙既缺少贵气重重的龙楼凤阁,王城又无高大而坚强的随侍护卫。这样一座城市,即使龙虎狮象齐备,千百祥瑞纷呈,作为号令天下的国之中枢则底气不足,面对强悍的北方铁骑只能屈膝臣服。
“朱元璋在钟山建造陵墓,会不会是有可能看出南京的问题。”灼华问道。
“南京,或许是因为王气不足,不适合作为帝都,但是用来建造陵墓依旧是一看福天宝地。从风水上看,长江从南京西面折向东北,环绕南京城北后再向东流去,这是水缠玄武的吉祥格局。风水学认为,水缠玄武,发福悠久,有水的环卫渗润,预示人才层出不穷,富贵绵绵不绝。”
从中国古代帝王陵寑规制上看,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观念,后来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到秦、汉、唐、宋几代,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规整格局,这种布局的基础非风水宝地不建。但是,山北水南,坐北朝南,并非帝王阳基、陵寝选址的一定之规,江南江北,不是王朝兴衰的根据,更不是统治时间长短的尺度。
依据具体山川形势选址定向,才是风水理论的精髓。城垣朝长江天堑,是南京区别于其他都城的一大地理优势。不绝长江缠绕巨大华盖峰钟山,于不离不弃中凸显勃勃生机,国内无出其右。正是这一得水,决定了南京虽多灾多难,但总能从挫折中奋起,在废墟中振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