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宣和二年(四)(2 / 2)

加入书签

可是冒充主力的两万部队,已经进入西夏强弩军的射程,那两人合力发射的弩箭,漫天花雨般落下,转瞬就杀死千余人,这支宋军的首领也是惯战之将,马上对部下喊道,“前方敌军有几万人正在赶来会师,我们去拦住他们,西夏的弩箭射程太大,逃跑只有死路一条,只有迎向那支赶来增援的敌军,他们才会投鼠忌器。”

于是这支部队不仅不后退逃走,反而迎了上去,与靠近增援的那支军队战在一起,那支部队的装束,竟然是大辽骑兵,他们显然没料到会突然遭袭,让宋军占了一些上风。可是随着第二支辽军出现,西夏骑兵也围了上来,两万宋军,被五万辽军,五万西夏兵围得水泄不通。

两个时辰之后,宋军到达集结地,两万前军撤回,但是另外两万伪装成主力的宋军,却失去踪迹,当天夜里,这片草场,被围。东面排开两支西夏军,东北方向是四万轻骑,东南方向是五万弓骑,正西是西夏主力,大约八万,南面一支西夏骑兵五万,一支辽国骑兵四万多,怎么会有这么多敌军?

八万对二十六万?这可怎么打,都是一马平川的草原,这怎么打得下去?人数差距太大,平地上骑兵鏖战,不要说游牧民族的优势,便是三倍的宋人,也能轻松取胜。人的意志是可以炼成钢铁的,可是马怎么办?强势一方这时候已经可以公开战法,而弱势一方也无能为力。

对了,很简单,也很有效,就是车轮战,让弱势一方的马匹得不到休息,不消半日,马匹失去体力,然后就会被机动靠近的弓骑,全部射杀,没了马,凭肉身去扛骑兵,在没有工事的野外,还能活下来吗?这也是汉族离开堡垒去野外与游牧民族开战最悲催的地方,胜负的关键不在于人而在于马!

许多小说故事忽略了这个关键,都只强调骑兵的勇猛,某上将拿着长戟,带着一众骑兵追杀草原部落,虽然部落人多马多,却在上将的打击下纷纷溃散,在草原上四处逃窜。你有没有想过,骑兵不冲锋是追不上那些草原部落的,如果冲锋,战马能持续多久?

什么,你说几个时辰,嘿嘿,告诉你,急速奔跑的战马,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时辰,否则就会心脏爆裂倒地而死。所以军情紧急的时候,信使沿着驿站狂奔,每到一站换匹马,就算这样,也时有马匹倒毙的情况。因为马匹数量的劣势,刘法经过苦战,仍然全军覆没,整整十万精锐老兵,没有一人活下来。

文官没注意消息的保密,走漏了西军即将侵夏的情报,西夏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地修理一下大宋,便尝试向大辽借兵五万。由于大宋撕毁和平条约,联合大金夹击辽国,让大辽非常仇视大宋。所以听说借兵,大辽举双手赞成,恨不得把全部四十万辽兵都拉出去报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