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四二节 三件大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件事情,是柳如是给姬庆文报账,说是才知道,原来柳如是之前在老鸨子马湘兰手下当花魁的时候,也曾跟着算算青楼里的支出收入账。www.126shu.com而在明末,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收益表等高级记账报表都还没有发明,记账大多是一笔流水账而已。因此只要细心谨慎不怕琐碎,给青楼记账和给姬庆文大买卖记账之间,便也没有多少差别了。

因此,多了这么个会给自己记账的柳如是,姬庆文可就如虎添翼了,毕竟柳如是乃是自己的大老婆,和自己是同呼吸、共命运,坑谁都不可能会坑到姬庆文的头上来的。

于是姬庆文便放心大胆地将原本由李岩负责办理的财政事务,交托给柳如是办理,可以让李岩这位足智多谋的才智之士,能够卸下重担,专心替姬庆文出谋划策,同时也能复习备考,迎接即将到来的崇祯四年的那场科举考试。

这第一件事情算是忧中带喜,第二件事情却是喜中带忧。

原来是白莲教叛乱被敉平之后,南京守备提督勋贵、诚意伯刘孔昭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即派人将徐鸿儒的尸首,连同一份渲染得花团锦簇的凯旋战报一同递送给了皇帝。

战阵之中,刘孔昭虽然没有掩饰姬庆文几次抵挡徐鸿儒的突围行动、并且第一个杀入温州城的功劳,却将统帅全军、周密部署的功劳,毫不客气地揽在了自己怀中。

幸好朝廷里面还颇有几个明白人,知道单凭刘孔昭、单凭刘孔昭手下的这些南京卫戍部队,是绝对不可能用这么小的代价、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彻底平息这场白莲教之乱的。因此这功劳无论如何也得给姬庆文记上重重的一笔。

崇祯皇帝也还算厚道,并没有完全相信刘孔昭送上来的这份报捷奏章,除了将报上来的有功之士加以封赏之外,又将那份早已拟定好的给姬庆文的封爵的旨意拿了出来,刊登在邸报之上明发天下。

而姬庆文除了收到这份邸报之外,自然也受到了圣旨的原件,要他克日启程赴京,参加受封典礼。

明廷自萨尔浒之战之后,从来都是输多胜少,杀掉的败军之将不知道有多少个了,最近几十年却还没有一个因战功受封受赏的官员。因此这件能够激励军心士气的大事,朝廷必然是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自然也就少不了主角姬庆文亲赴京师受封。

这些本事题中应有之意,可圣旨却还多此一举地写上了这么一句:“白莲教匪虽平,宵小之徒尚多。明武军有镇压百邪之能,宜暂留江南坐镇为好,不必带来京师。”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实际的意义却是不让姬庆文带兵进京。

这让姬庆文一下子想起了去年“己巳之变”中,崇祯皇帝无论如何都不让袁崇焕率军入城休整的事情,让他心里说不出的腻味。

然而现在的姬庆文,还不具备同崇祯皇帝翻脸的势力,也暂时没有这样的必要性,便也只能遵旨行事。

倒是李岩的一条主意,让姬庆文在没有路的地方,硬生生走出了一条路出来:“姬兄,你忘了,除了明武军之外,你还有另一队人马,也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