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纪念王君(1 / 2)
当黄立极心事重重的离开了乾清宫时,崇祯让人撤去了面前的糕点,从边上拿出了一张白纸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他从笔筒内取过一只已经削好的铅笔,一边在手上绕着,一边在思索着要写些什么。丰川草原上的这一仗,固然让大明上下颇觉扬眉吐气,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立功人员的奖赏,内阁诸臣也毫不吝啬。
但是崇祯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让大明百姓把这场胜利和自己联系起来。这并不是他想多了,而是他对于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了解了。
明军在辽东被建奴数次击败,丢失了大半个辽东不说。有数万明军将士,数十万辽东百姓死于建奴之手。还有数十万辽东百姓流离失所,数十万辽东百姓沦为建奴的旗下奴。
但是在辽东以外的大明地方,除了一部分文人士子嘲讽辽东明军的无能,和要求追究哪些官员应该为这些失败负责之外,各地的百姓对于辽东百姓的苦难除了些许同情之外,便毫无感觉的正常生活去了,似乎他们听到的这些故事,都是别人家的事一般。
也正因为如此,当朝廷加派辽饷之后,各地的官员百姓,不仅不认为这是为了保卫这个国家需要共同负担的责任,反而老大不乐意的认为,自己是在替那些连家园都守不住的辽东难民出钱。
正因为他们心中如此思想,所以逃入关内的辽东难民反倒成了关内百姓的歧视对象,而江南官员更是把拖欠辽饷,当做了给地方百姓争取福利的善政。
在崇祯眼中,他所面对的大明并不像是一个国家,倒像是一个松散的官僚士绅联盟。每个地区的官僚士绅,只对本地区的公共事务有着一般程度的热忱。对于本地区之外的事务,则表现的漠不关心。
比如在他看过的记录中,河南某县发生蝗灾,该县县官采取的方式,便是号召乡人把蝗虫赶去临县。临县县官为此问责他,这名县官居然嘲笑对方可以把蝗虫再赶回来。
像这种以邻为壑的事情,在大明人的眼中简直是习以为常,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对。单是对崇祯来说,这在后世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一方有难,纪念王君及其战友。”
放下了手中的铅笔之后,朱由检再次细致的看了一遍文字,修改了几个错别字后,便把吕琦叫了过来。
他拿起了刚刚写好的文字递给他说道:“把这篇文章交给阮圆海,让他再修饰下便登在日报上吧。顺便告诉他,这几日组织人手,多写几篇关于这场战事的文章,歌颂下我大明参战部队。”
吕琦小心的接过了崇祯递过来的纸张后,才回道:“臣这就去办理此事,请陛下安心。”
看着吕琦退出了上书房,朱由检又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你替朕通知总参谋部,一、让他们尽快把战死者的名单统计上来;二、确定烈士下葬的陵园,如果资金不足,可以从宫内先拨款;三、收集好烈士的遗物,并制定一份战没者通知书,朕会亲自签名,到时一并转交烈士遗属。
让总参谋部设立一个办公室,专门管理烈士遗属的问题,如果这些烈士遗属有什么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也要进行详细的解释,不要怠慢他们…”
王承恩一一应承了下来,看着崇祯还在思考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时,他不由小心的说道:“臣刚刚出去传达陛下的旨意时,接到了一个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