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蓟州水库(2 / 2)
崔铎还在絮絮叨叨的劝说自己的父亲时,崔呈秀已经不耐烦的打断了他,“闭嘴,蒋德璟也是你叫的?人家可是正儿还帮助他接手了滦河水系的治理工作。但是蒋德璟还是觉得,如果能够把自己分成几个人来用就好了。
蓟运河这边算是难度最小的河道治理工作了,但是随着几名勘察官员走遍了整条流域后,提出了一个以山谷为水库的宏大方案后,顿时便引起了崇祯的兴趣。
这个时代的官员们,包括蒋德璟在内,对于治理河道还处于修修补补的概念之内。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想过,淹没上游的十几万亩良田,然后换取下游改造出上百万亩良田的宏大设想。
事实上这种想要改天换地的豪情只会出现在一个王朝的上升时期,在王朝末年几乎没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冒险的方案。
刚开始听到这个计划时,蒋德璟并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有人想要迎合崇祯,博取皇帝的好感。毕竟从崇祯登基以来,就一直推动着一个个大工程前进着。
现在朝野上下的官员都知道,现在这位陛下就不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皇帝,倒是有些像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凡是一心想要治下无事的官员,基本上都会被崇祯打入另册,倒是一些爱折腾的官吏,经常得到崇祯的问候。
朝廷的风向如此,自然就不缺乏想要幸近的小人了。但是抵达了蓟州,同几名官吏去勘察了那座山谷之后,听着这些官吏拿出来的计算书和方案,蒋德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案。若是能够成功,倒是可以极大的缓解北方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行事,这山谷内要迁移出多少人?工期大约要多久?这条拦河大坝要用工又要几何?”蒋德璟放下了手,对着面前的几位官吏开口问道。
看着蒋德璟再无刚刚抵达时不满的颜色,这让几名提出水库方案的官吏,顿时放心了不少。
一名官吏马上回道:“山谷内大约有76个村子,8千多人要迁移出去。拦河大坝全长2203米,大坝高度20米,坝顶宽6米。只要有4万劳力,一年内就能完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最好还是趁着现在冬闲的时候动工,这样也就不用耽误一年了。”蒋德璟若有所思的说道。
他面前的几名官吏顿时连连点头,不过其中一名官吏小心的看着蒋德璟的脸色说道:“不过这个消息不知怎的,现在已经传了出去。蓟州的乡绅和百姓似乎都不太乐意。据说这山谷内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前兵部尚书崔大人家的。”
蒋德璟只是迟疑了下,便开口说道:“不急,我先写一封奏章,把你们的详细方案一起呈报给陛下。待陛下回定夺之后,我再去见见这位崔本兵。”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