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8章 世道变了(2 / 2)

加入书签

朱由检虽然今日算是同孙承宗这些官员妥协了,但是他还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推行义务兵役制,一个便是民兵制度。

对于义务兵役制,孙承宗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从年初时,朱由检就隐约向他透露过这个意思。只不过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崇祯只是在顺义县试了点。

大明卫所制度已经是败坏的差不多了,即便是推行了卫所军制改革,把土地分配了下去,改终身军制为5年军制,凋零的卫所军户,也凑不齐可以服役的青年。

三营新军的成立,出身于军户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都是因为分配了卫所的田地,不得不交出了自家的青年。

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下半年就要从京畿以南地区的卫所再征集两营6000人的新兵,从而把京畿都督府麾下的兵力恢复为5营新军,2营京军,外加两个骑兵师,一个骑兵联队的规模。

可是,到了今天,从京畿以南各卫所征集到的新兵才2871人,连一个新兵营的名额都没填满。面对这种状况,孙承宗觉得的确是要从卫所外的平民中招募兵源了。

但是对于建立县内的民兵组织,他还是有些不赞成的。虽说,皇帝觉得成立民兵组织有两个好处,一来可以控制住当地的复员军士,二来可以保卫本地的百姓。

在孙承宗看来,成立民兵组织有一个最大的坏处,要是当地的民兵组织落入了心怀不轨的人手中,岂不是成了当地最大的祸害。另外还要给这些民兵装备威力巨大的店找个差事。

我听他们店内的伙计说了,他们那里就算是学徒,除了免费吃住外,一个月还能拿上一个大洋的零花钱。学徒期还只有一年,且不准掌柜打骂学徒。我要不是还有半年就出师了,早就跑过去了。”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刚进店不满一年的小伙计顿时动了心,纷纷凑了上去,七嘴八舌的向他打听起详细情况来了。

看着这群心浮气躁的小学徒,坐在最靠近炭盆且避开了风口位置的一位年轻人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声,顿时一干学徒便安静了下来。

这位年轻人看了一眼那位大嘴巴的伙计,看着他讪讪的住了嘴,才没好气的说道:“你们想什么呢?我们都是飞云布庄从太平老家带上来的。

飞云布庄的东家对伙计也算是不错了,东家还没发话要裁人,你们就自己乱了阵脚,你们觉得四海商行的掌柜要是打听到这个事,还会收留你们吗?这天寒地冻的,被东家赶出门去,你们是打算饿着肚子走几千里地回去么?

再说了,黄老东家是什么人,你们可都是太平人,得罪了他。莫非真是不顾及自家在乡下的家人了么?”

在年轻人的小声斥责下,一干学徒顿时连连点头,不敢再想着跳槽的事了。年轻人这才放过了这些学徒,平静的吩咐道:“别一个个的围在这躲懒了,就算没客人,也去找点活计干。小三、小五去把门口的雪扫一扫,别让客人上门的时候滑到了…”

把这些偷懒的小伙计都支使走了后,火盆前顿时只剩下了4个人,刚刚差点弄出事端来的年轻伙计,赶紧陪着笑脸对着年轻人说的:“大梧哥,都怪我刚刚管不住嘴,差点又惹事了。不过,你说咱们这布庄明年还开的下去么?”

齐大梧看了看店铺木架上满满的布匹,又看了一眼通往后院紧闭的小门,眉头也不由微微皱起的说道:“世道变了,包掌柜和黄东家还想抱着老一套不放,我看,悬。”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