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问话(2 / 2)
因此皇帝对于藩王谋叛的警惕,不代表他会乐于见到自己的家奴欺凌藩王。就算真有蜀王通匪的案子,那也应当是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呈报,而不应该是徐应元出面。
地方官员原本就有监视藩王举动的责任,他们的呈报不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生疑。但徐应元可是宫内的太监,他出面指证蜀王通匪,不仅打了地方官员一记耳光,还会让宗室和天下百姓疑心这件事背后有崇祯的意思。
涂文辅想了许久,终于开口对着皇帝说道:“臣以为,蜀王通匪一事或许别有隐情,陛下还是再等等,等到四川有更为详细的情报传来,陛下再做决定为好。”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徐应元有可能冤枉了蜀王?或者你觉得,这里面会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王承恩、王德化、徐应元、高起潜几人都是陛下在潜邸时的相伴太监,虽然徐应元同朱由检的关系不及前面的王承恩、王德化亲密,也不是他这个半路投效之人能够评价的。
更何况,涂文辅不仅同王承恩相熟,同徐应元的关系也不错,因此他没打算在崇祯面前说徐应元的坏话。
涂文辅脑子里稍稍思考了片刻,就对着崇祯回道:“臣并不是说徐公公冤枉了蜀王,只不过自古以来天下利润最为丰厚的生意,莫过于盐铁之利。
只是食盐乃是朝廷专营,各地藩王除了向陛下请求赏赐盐引外,并不能直接煮盐发卖。
但是铁器工坊就不同了,只要不打制朝廷严格禁止的兵器铠甲,便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虽然各地藩王不许拥有大规模的兵器工坊,但是如果只是打造农具和一般铁器的工坊,那么朝廷基本上也不太好干涉。
不过为了避嫌,这些藩王自己一般不会直接经营这类工坊,而是委托给商人管理,或是同商人合股,只要求每年获得固定的收益即可。
既然这些工坊交给了商人,以他们贪图厚利的作风,那么偶尔打造一些违禁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所以臣估计,或许奢安叛军中的确有一部分武器来源于蜀王名下的铁器工坊,但是蜀王未必同奢安叛军有关联。
再说了,当初叛军攻下重庆进军成都时,蜀王还是出了一些财物用于劳军的。现在说蜀王通匪,这有些说不过去啊。”
朱由检看着涂文辅,眼睛不由眯了下,才说道:“你说的倒是挺有道理,不过就算事情真的如你所言,这蜀王在客观上也还是存在着通匪的行为的。李朝钦,你没什么可说的吗?”
听完了崇祯同涂文辅之间的对话,再次被询问到的李朝钦推敲着皇帝先前说话的语气,终于下了一个冒险的决心。
“臣同涂公公的想法有所不同,蜀中已经有200余年未经战辅虽然说的话很中肯,但和稀泥必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朱由检右手握拳支着下巴思索了许久,方才开口说道:“两位的意见我明白了,那么你们先回去吧…”
莫名其妙的被召来,又一头雾水的被遣走,涂文辅和李朝钦两人对此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相比起涂文辅离去时的镇定,李朝钦走的时候,却有些心灰意冷了。
不过第二天下午,李朝钦再次被崇祯所召见了。他进入上书房后才发现,今日被召见的只有他一个人,这让他心中不仅又提起了几分期望来。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