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扬州风云一(1 / 2)
京城百姓正关注于黄金价格的高低时,中央银行、山西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各自派出了代表和张国纪一起抵达了扬州。
这些代表显然不是来欣赏扬州风月和扬州瘦马的,8月30日他们乘坐的船只抵达了位于扬州天宁寺下的码头。这座码头是扬州城外东南最大的民用码头,从东北面高邮湖引出的水道往南同大运河相连,在扬州这里向东拐了一圈才进入运河,也因此造就了此处码头。
虽说扬州城还不算真正的江南地区,但是此地河流湖泊密布,却已经同江南风景相差无几了。张国纪等人上了码头之后,便有一群人迎了上来。
张近泉和王显文、王显声兄弟,还有本地银行分行的管事,早在几日前便得到了消息,一早就在码头等候了。
在内府的支持下,这一年来在盐业中大展拳脚,在扬州盐商中声望仅次于络。而这些徽州盐商却已经没有了创业时的冒险精神,他们只想着能够安全的把产业交给后人,做着维持现状的美梦。
由于两淮盐业的发展,扬州盐商豪奢淫欲生活的名声也传入了大明寻常百姓的耳中。而明代发达的文化产业,以扬州盐商作为反面人物的故事比比皆是。在这些文人的笔下,扬州盐商的形象就是贪财好利的奸商。
汪春云以前对这些故事是不大相信的,毕竟他也是一个徽州商人,他认为这不过是一些落魄文人嫉妒徽州商人经商的手段。不过在拜访了八大总商和在扬州较有名望的徽州盐商之后,他终于认识到,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这些徽州盐商不仅坏还很愚蠢,他以一个徽州同乡后辈的名义去上门拜访,结果这些盐商们却像是打发叫花子一样,只愿意向中央银行存入几百两银子,来拒绝对食盐贸易中纸币代银一事的支持。
众人返回张氏别院之后,都对这次南下的任务表现的有些担忧了起来。不过汪春云倒是神色如常,同众人交谈了几句便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
此后几日,汪春云等人倒是没有再出门拜访,但是扬州城内却掀起了一场大风暴。河南民乱事件定案之前,廉政公署总长韩一良,以巡盐御史的名义被委派到了扬州,对两淮盐运司衙门进行例行巡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