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各有所思(2 / 2)
而溃败的原因还让他们无法进行争辩,有那个官员会脑子不清的去跟百姓们解释,他们为什么一餐饭吃掉了普通百姓家中数个月的伙食费用呢?
真有这样的官员的话,恐怕早就被那些百姓骂的狗血喷头了。毕竟唐朝的杜工部早就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了。
自古以来,怜悯小民的诗句并不少见,就算是大明的官员们,也是认可这些诗句中,对小民怜悯的情感和价值观的。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可不懂得什么圣贤大道,这都是读书老爷们应该研究的东西。能够让百姓感到一位官员的好坏的,无疑是更为直白的东西。
比如杜工部诗中写的这一句,天天酒池肉林的官员显然不是什么好人,而那些连肉都吃不起的清官,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官员的形象,基本同官员的富裕生活成反比。
如果百姓不知道,他们一餐花费几何,自然会将信将疑的听从他们的说法,将自己现在的不幸生活归罪于那些执政的当道权臣。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百姓如何还能相信他们的话语呢。随着皇帝的离开,皇极殿内的官员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开殿内,返回自己的官署了。
左都御史曹思诚、右都御史李夔龙在离开皇极殿之前,被一位小太监传去了后殿。
崇祯召见了两人后,便直白的对着两人说道:“朕找你们过来,就是想要吩咐你们两件事。
第一件是,朕以为现在的都察院御史,大多是能力和职位不符,他们天天想着给自己弄点政绩,但是对于实务却了解不多,所以只能围绕着朝中的政治斗争打转。
朕以为,这是官员们业务能力不够,所以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位。所以朕希望,你们对都察院御史的任职资格作出调整。
每一位御史任职两年后,必须下去地方任职两年,左、右都御史除外…
第二件是,从今天的朝会上可以看出,我大明有不少官员是不适合自己的职位的。
所以朕希望今年展开一次京察,对官员中的两面人、无能之辈和其他不适任的人员剔除出去…”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