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9章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2 / 2)

加入书签

燕京大学的年轻学生们因此对衍圣公府口诛笔伐,想要好好的清理一番孔府门户,以免玷污了圣人的名誉。但是那些道学家们却一个个跳了出来,打着为尊者讳的名头,试图掩盖掉衍圣公的案子。

这些道学家的作为,使得燕京大学的学生们更为厌恶衍圣公府,连带着对于理学一脉也反感了起来。

但是想要去除理学的牢笼,他们就需要另一套学术体系来取代理学对于儒学经典的解释,从而构建另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

不过从两宋开始,直到明朝才彻底定型的理学体系,显然不是燕京大学的师生们可以轻易动摇的。其中的激进派,也不过是捡起了事功学派的思想,试图用王安石的: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实用主义,同新学提倡的自然科学相结合,从而取代空谈主义的性理学派。

但是这条路也未必走得通,从王安石到南宋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最终事功主义还是败给了理学家们。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事功主义缺乏理学所具有的完整体系,自身便包含着不少自相矛盾的理念,想要把它整理出一套用于治国的学术体系,恐怕不是二、三代人能够完成的。

不过这位苏长青新近刊登在大明时报上的《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倒仿佛给夏允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几年前的一君万民论,天意即是民意,到今日这篇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不但契合了孟子所言的民贵君轻思想,更是进一步把原来虚化的民众变成了有血肉的人民。

夏允彝觉得,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厘清了人民、士大夫、君主三者之间的权利界限,就能够以人民的名义自下而上的去监督和反对士大夫和君主的无限权力。

就目前的大明来看,大明现在一切的乱象,就是在于人民毫无权利,但却负担了所有的责任;君王和士大夫们拥有着近乎无限的权力,但却不必负担任何义务。这就导致了,上层的权贵无法了解下层民众的苦痛,而下层民众却日益愤恨上层的权贵,只要有些许名本不及二张的夏允彝,也因为皇帝屡屡称赞其为士林之楷模,国家之栋梁,成为了领袖群伦的人物。

如果说,以往士林中人以同娄东二张相交为荣,得二张一语就能名扬江南。那么现在就转过来了,谁要是能得到夏允彝的一语评价,在士林中立刻身价大涨啊。

更为奥妙的是,复社是打着研究学问探讨朝廷政事的文人团体,加入复社的士人其实还是担心朝廷对复社会不会有什么看法。

但青年学会却是公然宣扬,自己是年青人中的政治团体,青年学会就是要吸收那些有志于投身政治,改变国家不好面貌的青年,为朝廷储备治国人才。

两相比较之下,士人自然是加入国家后备精英的青年学会居多,而不是同复社那班得不到朝廷认可的文人抱团取暖。而加入了青年学会,也就成了被牛金星所领导的学会成员。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