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六十七章 来源(2 / 2)

加入书签

“很好,你的考虑是应该的,之前一战虽然动用的是国库银两,但是各地需要银子的时候就只能够减少拨付的数量,二是增加了百姓们的赋税,如今国库不在充盈,若是两面战场开战的确有些难以负担,更何况还有将士们的负担。”

经历过这场改革过后。

大军的人数实际上已经控制在七十二万上下,相当于每支队伍的人数减少至九万人,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个数量是真实的,不是专门夸张出来的数字,之所以会少一万人也是为了方便随时的变动。

按照梁奕的要求,所有重伤的将士会由兵部发放一笔抚恤金,当然是从国库支出的,这笔抚恤金足够他后半生所有的支出,不会有后顾之忧,至于那些受了轻伤的将士则可以继续留下来,至于后面再有受伤或者是阵亡的将士都会有一笔可观的抚恤金,总之要么足够他自己后面的生活,要么足够后人的生活,不至于无家可归。

这是第一点,还有就是将士的年龄从十六岁限制到五十岁上下,不够年龄的统统不要,超出年龄的会领取一笔银子然后回到原籍继续生活,后面的战事和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除非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又才会重新的回来。

原本想要把年龄定在十八岁至四十五岁之间,但是遭到了众大臣们的反对,就是董高逸都认为有些不妥,毕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像是有的少年,因为从小就是一个人生活,总是有上顿没有下顿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至少可以入军有饭吃,尽管危险不至于三天饿两天,年龄设置的太高肯定不行。

而那些上了年龄的人,就算回去了也没有其他的本事可以做,加上五十来岁也是壮年所以没有必要下降年龄。

其实在梁奕考虑,在战场上总是会受伤的,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时,各种病痛就会出现,这时候回去养伤才是最好的,不应该继续留下来,不过最后是董高逸拍板决定的。

意味着现在的大军,七十多万人全部都称得上是精锐将士,最主要的是所有人在兵部都是有记录和备案的,不担心死了之后连身份都不知道,和之前的记录相比较,对将士们而言肯定是更好一些。

“陛下,根据臣的推测,对于赋税可能近两年可能还需要上调,这对百姓们而言是不利的,但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办法,根据年前户部的清算,如今国库剩下的银两恐怕连北魏的战事都无法支撑,更别说是和容若国的一战,不过上涨的幅度不会太大,臣认为可以去其他的势力借一借,到时候有了再还回去就行,比如南疆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近十年来,南疆国的边境几乎没有发生摩擦,至于战事更是没有,加上只发生了两三次的天灾,想必国库的银两还是有一些,不说太多,至少足够我军这一战的,殷王不会拒绝,殷太子更不会拒绝的,除非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倒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奕王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