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章 画中仙(六)(2 / 2)

加入书签

刘若默的诗倒是背的很流畅。

翠翠又选了同样的主题,要刘如默自作一首诗。

刘如默低头沉思了会儿,想出了一首诗。

虽比不上那些流传的名诗,但刘如默做的诗也算雅致清新,仔细想来,还有些哲理在里面。

“诗倒是做的不错。”翠翠微笑着看着刘如默,道:“海岭之南,群山叠翠,后面是什么?”

刘如默怔住了,好半晌他才想起翠翠说的是什么。

翠翠给刘如默继续背下去的眼神。

刘如默苦思冥想许久,才想起接下来的诗文。

看着断断续续背诵诗文的刘如默,翠翠摇了摇头:“你这念得是什么书?”

刘如默在翠翠脸上看到了失望之情,不禁有些惭愧。

“这诗文是夫子最近教的。”刘如默道:“还不太熟。”

翠翠又问刘如默,大学之道是什么。

这次刘如默很快就能将诗文内容背诵给翠翠听了,他背的十分流畅,翠翠却并无太多表示。

“你理解的大学之道是什么呢?”翠翠看向刘如默,道:“大学之道化于无形,生活中见闻过哪些大学之道,你可否一一列出。”

刘如默又沉默了。

过了许久,他才支支吾吾的和翠翠说了几句自己的见解。

翠翠敲着手中的书看着刘如默,既不说自己满意,也不说自己不满意。

刘如默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女子这样考倒。

明明不是特别难的问题,只是他没有准备好,这样叫他对答,实在有些为难。

“种田的是农夫,打渔的是渔夫。公子是农夫还是渔夫又或是其他?”

“在下只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刘如默这般答道。

“公子念书念了有多久?”翠翠询问刘如默。

刘如默想了想,道:“从我三岁启蒙开始,到现在,有十四年了。”

“在田里能挣来粮食的才算是农夫,在河里能捞到足够鱼的,才算是渔夫。他们谋生的手段都能带来看得见的收益,公子说自己是个读书人,那你读书又能带来什么呢?”

刘如默讲了一堆,可都不能让翠翠满意。

“公子这般,只能算是一个爱念书的人,不能算是真的读书人。”

“走到书院里,哪个都说自己是读书人,不管是读得好的,还是混日子的,都可以说自己以念书为生。”

“可是书念得好不好,到底又有谁知道?”翠翠道:“我听人说,操童子业者,方为读书人。若是功名未曾取得,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爱念书的人。”

“能以念书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读书人。”

刘如默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

翠翠道:“通过了童生试,取得了秀才资格,可以减免赋税,种田不需交租,每月还能到官府领极少数的银钱。如果真的一心求学,节衣缩食也勉强度日,这就带来收益了。”

“村里的教书先生,再不济也是个考不上举人的秀才。若没有秀才的名号在那儿,又有多少人愿意交钱送孩子去学堂。”

“所以我说,考取秀才是自称读书人的最低标准。公子今年童生试未曾通过,没有秀才功名在身,虽然念了十几年的书,却还不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