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81 要相信八旗(2 / 2)

加入书签

“皇上,其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我们……”翁同龢凑进光绪的耳边,“只要我们在粮饷上做点手脚,李鸿章必败。”

光绪不置可否,仿佛没有听到翁同龢的话,依然扶着碗盖,对于翁同龢语气里的杀意,也当做没有听到。

“皇上!”光绪没有反应,翁同龢倒是先急了,现在正是好时机,削弱后党的实力,才能让慈禧不能垂帘听政。

“老师,你说说,如果淮军败了,湘军也败了,绿营与八棋也跟废物一样,那让谁去跟张贼打。”光绪终于有了点反应,但就是这一句话,却是让翁同龢冷汗连连。

的确,如果这次淮军被打败了,那还有什么部队可以拱卫京师,如果京城一但被攻破。光绪死不死,那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但作为大清的重要权臣,自己是逃不过那么刀的。

如果真的就这样没了淮军,整个大清都是一口随时可以咬一口的肥肉,最后不管是谁坐上了朝廷,自己的命,家人的命……

“老臣知罪。”咚的一声,翁同龢就跪倒在光绪的身后,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老师,何必呢?”光绪说着话,喝着茶,对于跪倒在地的帝师,他并不关心。

而翁同龢趴在地上,光绪没有叫他起来,他也不敢起来,依老卖老,那只会死得更快。

“帝师,你一直在教,朕是一国之君,就要有一国之君的样子,可是现在,朕却想把这个朕字给丢了,用我字自称。”光绪还是依然的淡定,说着与淮军无关的事情。“皇上,你是一国之君……”

“闭嘴,翁同龢,你一口一个一国之君,难道我就是这样一个被你控制的一国之君。”光绪直接摔了茶碗,而这飞出的茶碗,直接砸在翁同龢的头上,将其帽子砸飞。

“罪该万死!”低头认错,趴在地上,最好什么都不要做。在这一瞬间,翁同龢仿佛感觉自己,第一次上朝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被砸了杯子,也是同样的圣上暴怒。

“万死,万死,也没见你们死一个。”光绪的语气平静了下来,刚刚火气也发了,碗也砸了,人也骂了,心情却还是一样的不好。

“都退下吧,我想静静。”光绪挥手赶人,独立一人坐在御花园里喝着闷茶。身后又响起了脚步声,还是一连串的声音,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节奏,光绪嘴角一垮,他知道后面是谁来了。

“皇帝,是为何事,向着翁大学士发火,你可不是你平时的心性。”慈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带着一丝疑问,也带着一丝好奇。

“太后,还是那些党争之事,翁大人觉得淮军的粮饷有问题,所以……”光绪的话只说一半,但就是这一半,也足够慈安猜到下面的事情。

“皇帝,别去管那些事情,就算没有淮军,大清也还有八旗,想当初八旗打天下,如今八旗虽有些糜烂,但也好歹是自己人。”慈安同样挥退了从人,从衣袖里拿出一份折子,送到光绪的面前。

“太后,你这是?”光绪看着这份折子,他记得这是前几天的折子,而且还是自己批了的,怎么就出现在慈安的手里,这就有些可以琢磨了。

“皇帝,你也别想太多,这折子是他们拿出哀家的,我看了下,觉得这也是个理,想想湘军,再想想现在淮军,哪一个不是在汉人的手里,哀家觉得八旗也应该建新军了。”慈安倒没有太多考虑,就把这折子的事情,说了个通透。

“太后,办新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说办就能办的事情。”光绪对于折子的内容,可是看了很多遍,看的时候,他可是双手称快,但是在称完之后,他就两眼一蒙了。

原因为何,那是因为建新军要枪,建新军要人,建新军要请教员,都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现在大清的国库有多少,光绪虽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明目,但大体数字他还是知道的。就现在李鸿章养着一个淮军,就差不多把几个重省的钱粮给拖垮了,如果再加上八旗新军,那就不是几个重省,而是整个大清了。

一想到这些,光绪就是一脸的苦色,这让他非常的为难,没钱,什么都办不成。

“皇帝,这有困难?”慈安见光绪面露难色,顿时有些紧张了。

“太后,其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这粮饷与快枪,都要花钱。”光绪不知道如何解释,现在也只能用钱个词,来解释所有的事情。

“原来如此,不知道皇帝有没有办法?”慈安似乎有些关心过了头。

光绪沉默了一会,当他再次抬起头的时候,之前眼熟里的迷茫,已经消失不见,变成了坚定。

“办法有一个,那就是挪用北洋的经费,还有淮军的经费。”光绪咬咬牙,一个字一个字的把这句话给咬了出来。

他不想把这个办法说出来,因为这样做,湖南的战事,淮军必败,而且就算是险胜,也无法灭了张贼。光绪会担心这些,但慈安不知道这些,她听到这个办法,顿时眼前一亮,如果将北洋给定了,那两艘铁甲舰就是好几百万两银子。

“皇帝,停了吧,北洋已经有了两艘铁甲舰,相信以现在的十万大军,也能应付湖南的战事。”慈安说得兴致勃勃,如果不是身份的的限制,估计现在他都发懿旨。

“太后,如果停了北洋与淮军的经费,京城的防御,怕是……”光绪说的可不是假话,那些八旗,可不要太废物。

“皇帝,京城的防御,相信八旗能做好的,不用担心。”慈安根本就不了解八旗的现状,她对八旗的战斗力,可是相当的自信。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