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397 湖南不同于广东(2 / 2)

加入书签

湖南可是黄埔打下来的,自然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一个月的土改过后,将地主的大部分土地,收回到黄埔的手中,再将这些土地分给农民去耕种。虽然说其中一部分顽固的地主死去,但大部分的地主还是聪明的,至少,在失去土地后,他们换成了一家工厂,而这家装厂生产的东西,其实是十里八乡最受欢迎的。

以前靠土地吃饭的地主,一瞬间变成了商人,虽然他们不再是拥有土地,但他们的收益,似乎更高了。湖南的土改轰轰烈烈,却又悄无声息,而对李鸿章的批判,却是雷声轰轰,大雨不断。

当李鸿章带着残余的数千淮军渡过长江后,他就接到数道圣旨,一道比一道急,而且全都是要他回京述职的圣旨。没错,就是圣旨,而且还是从光绪手上发出的。七国联军即将侵华的电报,自然也送到了满清朝廷的手里,在此时此刻,光绪才想起来,李鸿章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他的的北洋与淮军,将是一盘散沙。

淮军自然也会落得跟相亲一样的下场。现在谁能取代李鸿章,控制淮军与北洋!

所以当李鸿章再回朝廷后,慈禧、光绪追着李红光问如何化解这七国联军。至于翁同龢,光绪,慈禧都已经不再去关注了,当初他可是拍着胸脯保证,可以利用洋人来调解与黄埔的战争,没想到现在欧洲的开国联军,准备在大清上咬一口。

虽然现在李鸿章打了败仗,但这次是满清的朝廷上却是意外的效率了一回,或者说光绪终于明白了一回,做了一回明君,他催促着李鸿章,让其在德国订购的两艘铁甲舰尽快回国。也在问李鸿章,要对付即将到的七国联军,要如果做。李鸿章很高兴,虽然他手里有淮军与北洋这样的底牌,但他并没有慈禧光绪对抗,反面是明明白白道出其中的关键。要对抗七国联军,首先要船坚炮利,进而要兵马强壮,更要有洋枪洋炮。

李鸿章在慈禧棺、光绪面前,洋洋洒洒说一大堆,口舌如鐄,颠倒是非。总之就一个字,那就是钱,足够的钱,足够钱去买铁甲舰,足够的钱去购买洋枪洋炮,足够的钱去训练士兵。

鸿章低着头,说着这些话,但他仿佛脑袋上长个眼睛,居然可以看见光绪慈禧脸色越来越黑。李鸿章说的很对,满清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不能像黄埔一样可以自产,自己生产长枪大炮,所以只有靠买。可是现在跟谁买。

德国?英国?法国?美国?

把欧洲各国都想了一圈,李鸿章却找不出一个可以购买的国家。虽然德国没在七国联军之中,但想想德国与英国的关系,就已经没有可能性了,因为现在卖武器给敌人,那等同于叛国,哪怕是胆子最大的商人,也只是敢走私那么几百条枪,几百支枪相对于淮军有用吗?

有用,但用处也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许是装备一个营。而要对抗七国联军,只有步枪是不够的,还得有火炮,有军舰。当声讨李鸿章的大潮,终于有些消停后,七国联军侵华的事情,终于摆上了朝廷。当然,摆上朝廷的事情,并不是考虑要如何抵挡,而是要钱,要钱要钱!

要户部出钱,去买洋枪,买炮训练士兵。户部尚书一听要花如此多的钱,当即咚的一声跪在了大殿之上。

“没钱了,没钱了……”户部尚书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

其实大家也知道,少了两广,又少了湖南,今年的赋税,还能有多少?其实大家也十分的清楚,如今要对付七国联军,那么需要多少钱呢?

之前为了对付黄埔军,朝廷支持李鸿章打了一仗,钱,粮食如流水般的送到了湖南,换来的却是李鸿章烧了粮草,带着残余的士兵撤兵了。现在还得筹措出多少粮食,两广已经被占领,湖南周边又抽空的粮食,大家都愁眉苦脸的看向户部尚书。既然没了粮食,那就是户部的责任,谁让户部管着钱粮呢。

户部尚书在听完这话,直接再一次跪在大殿上,一声不吭将自己的领带摘下,放在自己的面前。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户口没钱没粮,想要钱粮,换人吧!

对于这样的现状,李鸿章心里恶狠狠的想着,户部当然没钱,但户部尚书家里有钱。看着李鸿章恶意的眼神,那些还站在大殿上的大臣们,都似痕迹的转过头。

他们手头上有多少黄埔的生意,有着多少人在与黄埔做着交易,家里白藏了多少银子?就说刚刚跪倒在地,准备辞官的户部尚书,他家里现银,就李鸿章知道的,就有白银千万两,黄金十万两。至于这些钱是哪里来的,这些钱其实都是国家的,只不过户部尚书一过手,就变成了自己家里面的。

满清的朝廷吵着钱从哪里来,其实张睿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虽说经济这个东西它是一步一步不断的累加的,但实际上它还是有一个总量单存在那里。

当你的钱越多的时候,那就变成了痛苦,你的钱与你的商品价值不对等的时候,那就一定存在着问题,虽然现在这个问题不严重。但如果长久以来,对黄埔的损伤,还是非常大的。

虽然皇甫一直使用军票交易,起到一种类似于纸钞一票的作用。但实际上军票的发售,却还是以黄埔的实力,做为担保。当黄埔的手里,还只是握着广东一省之时,这种军票的使用,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依靠的是黄埔的信誉,所以军票发多发了一些,也会因为商业的动态平衡影响不大。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