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429 取而代之?(2 / 2)

加入书签

说到脑残的人,还真的有,那就是现在被八国联军打得有些冒火的满清。虽然联军的陆军,被李功耀给灭了九层九,剩下的日本人,也被李功耀给赶到了旅顺,虽然抢了大半个旅顺要塞,但也只能止步旅顺要塞,想要进一步发展,无望呀。

但就是这样被灭了九层九的联军陆军,还是把满清的军队给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现在联军还占着天津呢,等着满清来跟自己谈条件呢。联军没有了陆战兵力,满清自然也清楚,但就算满清有想夺回天津的想法,但联军那一票的巡洋舰,还是让满清认清了一点点现实。哪怕是他们手时有四艘海帆级,但真要对抗联军那一票的巡洋舰,还是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想要对抗联军的军舰,满清就不得不面对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没有铁甲舰,抗不住巡洋舰的攻击。

定镇两舰被德国扣留,想要回国,还要花些时间,而且能不能回国,现在都不是一个确定的答案。欧洲各国普遍看好黄埔的发展,觉得黄埔很可能会将满清取而代之,如果再放这两艘铁甲舰回国,那就相当于变相加强了黄埔的实力,欧洲各国会同意吗?

既然那两艘铁甲舰回国无望,那么李鸿章就只能另想办法,原来想要获得铁甲舰,只能从欧洲购买,但现在嘛……

虽然黄埔与满清是对立的,但之前还有海帆级的交易,怎么说,这点面子还是有给的嘛。在得知孤拔号可以修复的时候,李鸿章第一时间就派人来联系,看能不能接手这一艘军舰。虽然是一艘受损严重的军舰,修复后能有几分实力,还有待考量,但那排水量万吨的名头,还有那铁甲舰三个字,还是能让李鸿章下定决心,这样一艘马上就可以拿到手的铁甲舰,还是趁早拿到手比较好。

孤拔号的修复,进行得非常的快,但船体修复完成是一会事,能不能投入实战又是另外一回事。主要是孤拔号使用的单装274mm主炮,黄埔没有相同的型号,如果装上黄埔号的300mm主炮,又可能会造成技术泄密,但使用架退的250mm主炮,好像又有点对不住这一万吨的排水量,这让黄埔十分的为难,难道改成前中后三座双联装250mm主炮?

当张睿将这份方案提出来后,不仅仅是李鸿章看重了这艘修复的铁甲舰,就连之前购买过两艘海帆级的智利,居然也看上了这艘修复的军舰。而且这还不算是结束,在智利提出要购买这艘军舰后,英国人居然也提出了购买的想法,当然并不是要购买实物,碍于英法两国的面子,英国人选择了改造后的图纸。海帆级的三座双联装主炮,可是让英国人吃够了苦头,有了心里了阴影。

对于卖给满清,还是卖给智利,张睿其实并没有多少关系,反正卖谁不是卖嘛,只是这里面的政治考量,就要下一番功夫了。至于英国人提出购买改装图纸的意思,张睿回绝得非常的干脆,我们还处于停战状态,对于交战国还是禁止军售状态好不。

至于这艘修复的军舰,最后花落谁家,张睿并不是很关心,一切的事情,都交给了陆思风去处理。至少陆思风是顾忌面子,还是顾忌到钱,那都与张睿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公正都是卖的嘛,卖给谁不是卖呀,也许卖给智利更好一些,美国最近安全感不强。

美国是什么情况,张睿也同样不关心,不是张睿不把美国放在眼里,而是美国实在是太远了,在没有即时通信的时候,就是再关心美国的情况,那都是过后的事情。如果强行去时刻关心美国的事情,那绝对会牵扯黄埔太多的精力,有些太浪费了。现在张睿真正关心的,是被日本人占领了大半的旅顺要塞。张睿关心的,并不是日本人能不能占领要塞,而是守住要塞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大名,张睿已经听过太多太多,才20多岁,就已经在朝鲜内乱里大出风头,虽然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功绩。但在这个时间,似乎袁世凯做得更加的出色,历史上的他,可是只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现在却是出人投入,成为了旅顺要塞的守将。听说最近又升了一级,成为了旅顺要塞的总兵,至于原来的那个总兵,好像被李鸿章给抓了包,顶了丢地失职的锅。

袁世凯现在的日子,可是过得非常的惬意,真的是惬意,不带任何的贬义。虽然旅顺要塞被占了大半,但实际上日本人也只能占领半个要塞的能力,日本人在上岸的时候,被泰山号全灭了个十足十。剩下的一些游兵散勇,虽然利用泰山号炸塌的城墙,攻进了旅顺要塞,但没有后续的物资补给,日本人也只能从要塞里抢到一点吃的,至于武器……日本人现在只能拿着装了刺刀的步枪,与袁世凯带领的步兵玩肉搏战。而袁世凯则是利用着手中的火器,开始一步步压制着日本人,正占据着上风呢。

至于为什么日本人现在还占领着半个要塞,那是袁世凯做给满清看的,如果将日本人太快的赶出去,那他这个总兵怎么来的?

既然要让朝廷给自己升职,那么突出敌人的强大,与自己的艰苦对战,这就是必要有的表面功夫。如果当初直接灭了日本人,旅顺的总兵,也不会被李鸿章拿去顶了包,自己也不会当上旅顺总兵的位置。现在总兵的位置已经拿到了手里,但袁世凯并不满足,虽然他才只有20多岁,但在朝鲜的内乱期间,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小小的朝鲜,居然也能成为一个王国。

自己为什么不能取而代之呢!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