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457 比你命值钱(2 / 2)

加入书签

俗语说得好,物以稀为贵,世上少有的东西,自然就价值就非常之高。

在安南的时候,因为考虑到成本的原因,张睿最后只能给每个班配备一包,用于紧急救急。

在看到白药的具体疗效后,张睿发现,这药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已经超过了战场的须要。

而且其成本,哪怕是使用了次一等的药材,也没有办法控制下来。

因为当时生产白药的药材,都是从山上采下来的,哪怕是有一些存货,但想用于规模化生产,还是杯水车薪。

为了将白药普及到每一个士兵,张睿可是发动了不少脑子。

既然产量与成本被药材给影响着,那就直接解决药材这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只要原料足成本自低。

怎么才能有足够的原料,张睿就了最直接的办法,既然你要上山才能采药,那就把山上的药材都搬下来种。

从开始控制广西开始,张睿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药材,而且还是无限量的种植。

对于种植药材的村民,黄埔给于最大的力支持,只要你种药材,你的粮食问题,你的生活问题,你的就业问题,黄埔全部给你解决。

你只要专心一样,那就是把药材重好,把药材管理好,按时按量提供原料给药厂。

虽然种植出来的药材,与野生的药材,其药性有着天壤之别,但就药性来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只是一单位的白药,其药效并没有之前的好,那么很简单,一包不够,那就上两包,反正我的药材多的事,你爱用多少用多少。

张睿解决白药产量与药效的办法,就是如此的简单粗瀑,但其成效却是相当的好。而且加大了药量,反而还起到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还可以替代了‘金创药’。

众所周知,在冷兵器的时候,士兵身上的伤口,最多不过是贯穿伤与撕裂伤。

而到了火药时期,除了这两种伤口外,还有另外一种极其难处理的伤口。

那就是一整块的肉都不见了,就算是要进行缝合,也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不是大量的使用创药,覆盖住伤口。

如果说要给急救包里再境加一份药材,绝对会境加体积与成本, 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而正好因为白药的药性下降,用量上升,大量的白药使用,直接覆盖住了伤口,完全取代金创药的作用。

这也算是另外的好处,简化了药品的生产流程,提高了药品的产量。

不过老徐的话也并没有说过,哪怕是已经量产的低药效版的白药,其价值也是超过了一个士兵的身份。

药材的种植,可不是像种白菜一样,一年可以收个好几茬。

就拿白药里面用于止血的三长,其实生长周期,就是三到七年。其三七的来名,也是来自这三到七年的生长周期,真是药如其名。

说到这里,就可很明白的说明一切问题,就算是张睿在第一时间安排药材的种植,现在也才是第一批成品三七出产的时候。

也正是这样原因,之前黄埔都只是每班配备这种争救包,现在因为第一批药材下线,所以才配发到每一个人。

至于会不会让士兵认为这种急救包,并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廉价,或者某些士兵为了钱,把急救包卖了出去。

呵呵,来自后世的张睿,怎么会不注意到这个情况,既然给你们配备了急救包,那么防止外流的措施,自然也不在话下。

至于是怎么防止外流,如果这种低效版的白药,已经变成了大白菜,你还往哪里卖。

而且对于外卖的士兵,只要抓住一次,那就直接驱逐出黄埔的队伍。

而且与黄埔有关的任务工厂,都将不会再次录用他,应该没有那么傻的人,会自断自己的前途吧。

因为东子投降引起的战争,来得快,也去得快。

在王明投入两个营,向着清军左右侧翼移动的时候,清军的偏将就已经知道了结果。

别看一向不怎么关心输赢,但如果输了,自己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果子。

所以他趁中黄埔重机枪火力中断的时候,果断的收拢了一部分的清军,然后再两个营成开夹之前,就完成了前线的撤退。

将紫金山的第一道防线,几乎是完整的送到了黄埔的手里,跟着防线一起送的,还有那些被重机枪压在中间的清军。

直到战斗结束,经过清点,参与被进攻的七成前线兵力,回来的只达到了一半。

可以说,现在的紫金山的第一道防线,清军能部置的兵力,只有原来的七成多一点。

而且就这七成里面,一半多的士兵,都是经历过重机枪的威力。

如果这些士兵,没有进行很好的心理治疗,当重机枪响起的时候,会不会直接变成了逃兵,那就真的说不定的。

东子终于还是躲过了战场的流弹,而且那个大腿受伤的士兵,也算是幸运的活到了结束。

但事情总不会有完美的时候,另外两人跟着东子的清军,却是在最后清军撤退的时候,被清军防线上的偏将,会米尼步枪给爆了头。

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因为这战场的距离,已经超过了500米,几乎是米尼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

能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而且还两次爆头,没有会相信,这只是一场意外。

当王明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那脸上的表情,真是一个非常的精彩。

这个偏将这么做的意思,已经表达得非常的明了,这就是在跟王明示威。

因为500米的距离,而且还要两次命中头部,这在黄埔军队里面,都是狙击手的事情。

而那个偏将居然只使用一支米尼步枪,在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在战斗结速的时候,给自己来上这么一课,真是一个怪性格的人。

“东子,你怎么又跑到清军那里去了,如果不是正好遇上我,指不定你又在哪里当炮灰呢!”对于遇上老乡东子,孙再荣那是非常的高兴。

“怎么样,想好的没有,这一次不会再跑到清军那里了吧!”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