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4 谁是黄雀(2 / 2)
队长在深吸两口气后,借着狙击手的掩护,跳跃到一处栏杆的高处。
自己已经突击了一公里不此,四周的清军还在纠缠着自己,要么肯定是有人在指挥,要么就是自己的作用模式,已经被敌人给分析。
现在这两种情况,如果是第二种,想要逃出升天,那就简单了一些,只要自己找个机会,混在人群里,就可以破局。
如果是第一种,那就要麻烦一些了,必须要找出指挥着,不是为了消灭他,而是要知道他的视野盲区。
只有将自己的隐藏队的视野盲区,自己就可利用战场的混乱,再次逃出升天。
但想要找到指挥人的视野盲区,那是其极困难的事情,特别还是清军这个帐篷式的军营。
以为他们提借掩护,就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空心帐篷,而且四周还没有连在一起,不管自己从哪里怕,指挥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位置。
既然无法找到盲区,那么只能用第二种办法,那就是自己行动速度,一定要比指挥发布的命令要快。
队长的想法并没有错,站在高处的李鸿章,正时刻盯着侦察小分队的动向,一条条围剿的命令,也是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
只不过因为指挥系统的问题,李鸿章的命令,几乎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延时。
所以当李鸿章的命令,传到执行围剿命令的部队时,侦察小分队已经击穿了他们的防线。
也正是这个原因,小分队才能多次在即将被围的时候,十分幸运的跳了出来,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站在高处的李鸿章,自然也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的命令,也开始尽可量的前移。
比如说小分队在一棚的地方,李鸿章原来是安排第二棚的清军拦截,现在他却是发布命令,让第四棚的清军拦截。
这样的做法,的确给小分队带去了更大的阻力,但也让小分队抓住了一丝的机会。
站在栏杆上的队长,看着远处高台上的人,还是在黑夜里舞动的令旗,顿时明白了是谁在指挥了。
“李鸿章……”队长有些咬牙切齿,自己要刺杀的目标,现在居然在远处看着自己, 而且还指挥着千军万马,正努力的围剿着自己。
“放火!”队长只想了一秒,就想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只要大火烧起来,不管是士兵还是李鸿章,都不会有多大的心情再打仗。
清军的帐篷营地,给侦察小分队的放火计划,提供无限的便利。帐篷因为要防水,所以几乎所有的帐篷,都会使用桐油,做为最基本的防水材料。
而桐油最大的另外一个用处,就是点灯,既然帐篷本身的布料就已经是易燃物,再加上桐油,那不是更加的易燃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称中,清军为了防止被人放火,还是想出了不少的办法,使用帐篷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易燃,比如说给帐篷浇水,比如在帐篷上面洒泥土。
不过这样的做的清军,并不是很多,虽然这些帐篷并没有被点燃,但这毕竟是少数。
而且想比于以前的传统放火,使用火把与火油,侦察小分队的放火方式,似乎更加的随意,也更加的高效
。接到放火命令的队员,纷从背包里拿出一枚红底色的手榴弹,接着火后,就对着远处的天空丢了出去。
这个红底色的手榴弹,就是黄埔专门供应特殊作战部队的燃烧手榴弹。
故明思意,燃烧手榴弹,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便物体燃烧起来。其最大的用处,就是找到敌人的物资点,然后丢上几枚……
当燃烧手榴弹在空中炸开时,其声光效果,并没有高爆手榴弹那么明显,但其威力却比高爆弹强了不少。
被引信点燃的燃烧剂,随着爆炸的发生,被冲击波给推向了四周的物体。
这些物体包括易燃的帐篷,也包括不燃烧的刀枪等兵器,当然,也少了不拿着这些武器的清军。
大火似乎在一瞬间,就已经不受控制的燃烧起来,除了被引燃的帐篷外,还有那么几个人,被燃烧剂给粘上。
在一众清军的惊讶与惊恐的表情下,那些被燃烧剂粘上的清军,不管他们使用了什么办法,都无法扑灭身上的大火。
被大火焚烧的痛楚,直接让他们失去了所有理智,惨叫,打滚,你能看到了恐怖画面,都会展现到你的面前。
“求求你们,救救,救救……”一个火人伸出自己的手,想要让别人拉他出火海,但他伸向的每一个人,都惊慌的往后退,没有敢伸手。
“求求,杀……杀了我!”也许是终于知道自己无药可救,那些躺在地上,已经没有活动能力的火人,发出了微弱的求死声。
已经被吓傻的清军,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同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直到他们完全不再动弹。
经过这么一出,那些追在小分队后面的清军,似乎已经被吓傻了,追击的步伐终于慢了一些。
被追急的侦察小分队,也终于有时间喘息下了,可以稍稍休整一下了。
不过就算是如此,他们的危机也没有解决,只要李鸿章还要指挥着部队,那么他们将要面临的围剿就不会停止。
就算是燃烧手榴弹的作用再大,他们手上携带的数量,也不够他们一路烧出去。
他们放的那一把火,借着江风的势力,终于凭借清军不懂如何灭火的弱点,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转机。
大火虽然不能将整个清军的营地烧光,却可以阻挡李鸿章的视野,让他们有了一次重新规划路线的机会。
在他们重新规划撤离路线的时候,一直看着他们左冲左突的特勤队,终于有了动作。
只是特勤队的动作,非常的小,如果不仔细看,你们根本就看不到。
因为这个动作,仅仅是狙击手的手,轻轻移了一下,将高台上的李鸿章给套进了准心。
“螳螂捕蝉,谁是麻雀!”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