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9 换装(2 / 2)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英帝国,没有那么多子弹可以浪费。
处于工业才发展起来的黄埔,那就更加没有能力了。
张睿之所以要配发这种大容易弹鼓,其实是考虑到轻机枪的连射性,以及快反合成一团的战斗模样。
也只有快反合成一团,才会配发这种大容易的弹鼓,甚至其他将要配发的部队,或许30弹匣,已经够他们使用了吧!
对于快反合成一团的加强,张睿在丢出轻机枪,与大弹鼓的自动后,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地步。
快反合成一团,一共编成有九个作战营,外加一定的辅助营。
而每个营下辖连三个连队九个排,共计27个步兵班。
在这种标准的战斗单位里面,每个排还有专门的战斗支援班组,火力班,后勤班。
这么一算下来,别说一个连,那就是一个班的火力,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清军。
就算是对上现在的欧洲地表最强普鲁士,张睿也敢放出豪言,一挑十,你敢不敢来!
可惜呀,欧洲的普鲁士对于黄埔来说,实在是有些远了。
所以完成了换装的快反合成一团,他们现在的心态,似乎是一种天下无敌!
正因为有些天下无敌了,快反合成一团的尾巴有些翘了,所以张睿给他们找一个非常好的对手。
那就是亚洲最强的部队,传说中上天一海,无所不能。
一上战场就是两支枪,冲锋在前,撤退在后,迎着敌人的子弹洪流,玩着白刃突击!
我之说是说这些,完全是对于几十年后,这支部队在战场上牺牲的敬仰。
现在快反一团的最大敌人,反而不是这支川军,而是蜀道。
蜀道难,有多么的难,难于上青天。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是从成都到广元,再到陕西这一块。但能入川的蜀道,却不只有这一条。
不管向北进入青海,还是向南进入云南,甚至向西进入西藏,都可以叫做蜀道。
但这一次快反合成一团要进入的蜀道,却不是以上的三个方向。而是从长沙开始,直到成都的水路。
这是出川重要的一条道路,也是最直接的一条路,不过这次快反合成一团,并不是走水路。
走水路的确是方便,但张睿想要四川省,并不是占领地盘,而是为了四川的资源。
所以已经完成了火力加强的快反合成一团,就是打通四川盆地,与外界联系的关键。
相对于东南的大平原,多山的四川地区,绝对是快反合成一团最危险的敌人。
当南京战役战役,在刑洪川的指挥下,再次打响的时候。邢洪川指挥着手下的部队,一部分的江防中队,开始对南京进行猛攻的时候。
王明就带着自己的部队,静悄悄的进川了,他的任务,就是完整的拿下整个四川。
虽然黄埔已经整个江南地区,已经占据了满清的半壁江山,但江南的精华部分,却是还没有被黄埔拿在手里。
现在可是1884年,而不是已经大开发的民国时期,虽然现在的江南地区,已经是满清重要的赋税地区,但对于黄埔来说,要的并不是钱,而是足够多的资源。
而且张睿真的要实实在在的控制东南地区,那么必须要拿下的便是四川。
四川的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我相信已经不用再说了,曾经的元朝,就是由四川攻入江南地区。
如果四川没有控制在手里,张睿就必须时刻注意着四川,因为四川出川的蜀道,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张睿看中的,并不是四川的战略位置,而是四川的资源,四川又有什么好东西呢?
攀枝花!仅仅这一个名词就已经够了。
攀枝花有什么东西?有很多好东西,铁铁矿,煤矿,钛金属矿。
江南有什么大铁矿吗?
有,云南地区,安南地区,甚至广西都有。
而且这些地方的运输条件,都比四川要好,为什么张睿还会如此的重视四川呢。
那是因为四川的中央部分,有一个巨大的平原地区,既能满足粮食的资产自主,也能有足够的工业布局。
而且在这种大山环绕的地方,完全可以利用少量的兵力,完成防御任务。
至于需不需要防御,这并不是在王明的考虑之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带领手下的快反合成一团,最快速度拿下四川省。
在进军的时候,王明的确想得很多,川军的战斗力就算是再高,也不可能超过洋人。哪怕是已经装备了足够多的火枪,可以称之为地表最强的快反合成一团,也可以教他们做人。
想法是好,但问题是,现在的快反合成一团,他们所设想的最快速度,却是被现在的行路条件所困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虽然清满清在建国之后,就一直加强对蜀汉地区的交通建设,但在实地的效果上,也就比蜀道好走一点点而已。
真正的想要进川,你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王明自从进入四川地域后,每天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望着地图发傻。说着的官道呢,说好的直通四川腹地呢,说好一日三座城呢?
王明抬头一望天,太阳已经正中午了,但自己的先头部队,却还是在对面的半山腰上慢慢爬着。
这不是快反合成一团拖时间,而是满清修建的这些官道,只是在原来的小路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建。
快反一团为了保证进川后,保持足够的武力优势,携带的补给肯定是少不了。
本来蜀道就很难走,快反合成一团又带了如此多的补给,那么其进行速度,那就是可想而知了。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