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这样的改进方案不错(2 / 2)
但后面的船政局,却没有受到损伤。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黄埔绝对已经将马尾合并了,看来已经开始了军舰的建造,如此一来……
“李桑,我想问问,有没有可以快速建造轻型军舰的方法。帝国在轻型军舰上面,实在不是黄埔的对手。”东乡悄悄的附在李莫的耳边说着。
这不如黄埔的话,可是不能让别人听到,要不然一个懦夫的名头,就要被陆军安在自己的头上。
“你是说与黄埔一个的浮船坞技术,还是说是快速处理木头的技术,还是说军舰的流水线生产?”李莫知道一些内幕,所以当东乡一说的时候,就把海帆级能排量生产的技术,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李莫的直接,让东乡有些发愣,这些都是核心的技术,不会是假的吧。
“呀,这么多呀,如果这些技术用到帝国的造船事业中,能不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东乡虽然有些惊讶,但这些技术,他还是了解过一些的。
虽然这么多的技术听着不像是真的,但就军舰的生产过程,差不多用得上的,都是这些。至于蒸汽机与锅炉的生产,那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现在有了樱花动力,而且随着与英国关系的改善,想来购买一些动力系统,也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这些技术,我到是知道一些的,不过我也是只知道一点点。因为黄埔生产环节,是分开制造的,所以很多细节,我都不是很了解。”李莫并没有保密的想法,所以就将自己所知道的细节,都说了出来。
“浮船坞技术并没有什么特点,找个中间商,完全可以从黄埔的手里,拿到最完整的技术。只是军用的般本,所使用的载体与材料,都比明用的要高一些而已。所以并没有什么难度。”
“是这样的吗?”东乡表示自己不怎么相信,浮船坞呀,这种可以不依靠船台的技术,居然是商用的技术,这不可能吧。
“至于船用木头的处理技术,我只知道一个大概的,黄埔生产海帆级的木材,大多数都是没有处理,只不过在下水前,进行了特殊的涂料处理。”李莫说的是真话,不处理这些木头,那是因为最开始生产的一批海帆级,完全应急用的。
到了后期的时候,全部都改装为装甲巡洋舰。
而且最开始的防护海帆级,也只是输出图纸而已。至于卖给美国的四艘海帆级,美国不差钱,所以买的都是装甲版的。
“什么,居然不做处理!”东乡几乎想要跳了上起来,海帆级使用的木头,居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就直接用来生产军舰。
那么整体的性能,居然还能达到如此之高,真是让人非常的惊讶。
不过他不知道,最后在船壳的那一船涂料,却是海帆级能下水的重中之重。
“其实不做处理,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最开始的那一批海帆级,只使用了一年多的时候,就已经改成了全钢结构,所以影响并不大。”李莫说的也是实话。
对于东乡的不相信,他也没有多数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事实,所以他也不多说什么。
“好吧,如果只使用这么短的时间,那么木头的处理,那就不是太重要的事情了。”东乡只是感觉到惊讶,但也觉得这样的处理,还是很合理的。
毕竟只使用这么短的时间,对于船壳的性能,那是真心要求不高,为了生产速度,而牺牲一些性能,也是一个好办法。
“那么流水线生产又是怎么一回事?”之前的两项技术,怎么看也只是提高了一些生产速度。
但要达到黄埔的生产速度,仅仅是靠这些技术,是肯定达不到的。
因为就算是不处理木头,每一个部件的加工,也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的。
既然前两项不是关键所在,那么自己没有听说过的流水线,那肯定就是最重要的技术的。
那么,这么重要的技术,李莫会知道吗?知道了会说出来的吗?
事实证明,东乡实在是想多了,李莫对于流水线怎么操作,并没有想要保密。
“流水线呀,就是大批量的生产,大批量的备料,在控制着零件公差的情况下,在装舰的时候再细微的调整一天,就可以直接生产了。”
“你是说30船军舰的备料,在最开始生产的时候,就已经生产好了零件,然后再组装军舰的时候,再进行一定的修整?”东乡一脸的不相信。
一般来说,对于军舰的生产,基本上就是造了一艘,再生产一艘。
像黄埔这样直接备了30艘的零件,这对于日本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万一生产出来的军舰,达不到作战的标准,预先生产出来的零件,比实际须要的零件小,那不是全部报废?
“你不相信,我也没有办法,事实证明,30船的海帆级,基本都达到了海军的要求。而且海帆级的成功,也是众所周知的,即便是现在新生产的巡洋舰,也只比海帆级好那么一点点。”李莫两食指与大拇指比在一起,表示海帆级比那些同级别的巡洋舰,只差一点点。
东乡无话可说了,海帆级的成功,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你可以说是运气,也可以说是实力,但海帆的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同样是批量生产的轻巡洋舰与炮艇,也是一样的批量生产吗?”东乡的脑袋再次转了一个弯。
相比于3500吨的海帆级,那么轻了2000吨的轻巡洋舰,那是不是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生产成本反而更加的低呢。
既然这么低的成本,而且性能并不比任何1500吨轻巡洋舰性能差的,那么黄埔的轻巡洋舰,其生产的数量……
东乡掐指一算,如果1500吨的轻巡洋舰,也参与到对帝国的作战,那么整个帝国的海岸线……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