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584 这个年不好过(2 / 2)

加入书签

“李大人,虽然我不赞同你的想法,你也不认同我,但现在年节这么重要的时刻,还请李大人以大局为主。”翁同龢在李鸿章的耳边轻声说着。“如果真要清剿叛军,还请等到年节过后,虽然你还能待到那一天的话。呵呵……”说完这句话,翁同龢带着奇怪笑声离开了。

“坚子!”李鸿章实在是太生气了,朝廷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礼部的那些人居然还要想着年节的事情,看来这个年是不好过了。如果朝廷一直是这样的状态,李鸿章怀疑自己是否能撑得下去,现在他已经很累的,比历史上更加的累。

历史上的现在,虽然满清的实力开始消退,但没有八国联军,也没有日本人的挑衅,更没有黄埔的出现。所以那个时候的满清,至少明面上还是非常的光鲜,那时候的鸿章,要对面的敌人,也仅仅是朝廷上的那些口水客。哪像现在四处受敌,外面还有黄埔在蹲着。

“唉!”在走出太和展时,李鸿章看着外面有些阴沉的天,无奈的吧了一口气。大清现在如此的模样,自己这个糊裱匠,真的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吗?外有欧洲列强在大清的身上吸血,内有黄埔在东南蹲着,随时有可能打过长江,这样的危险时刻,居然还想着过年。

“李大人,虽然我也很赞同你的说法,但还是年节比较重要!”左宗堂在经过李鸿章身边的时候,也如此的说着。“你知道我去过江南,也了解过他们的一些情况,在年节的时候,他们一般很注重,所以你放心,至少在过年之前,他们是不会进攻的。”

“嗯?”李鸿章听出了左宗堂话里面的话,既然年前不会进攻,那是不是说年后就会进攻了?李鸿章惊讶的看向左宗堂,他可是知道的,两万从新疆死战回来的老兵,左宗堂可是一口气就送给了黄埔。李鸿章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些经过了死战的老兵,只要有足够精良的装备,那么这两万老兵,马上就可以成为精锐,成为一支至少不弱于快反师的精锐。

既然送了这么大一个礼物,那么左宗堂在黄埔那边的地位,肯定不会太低。之所以现在没有敢在光绪的面前说这事情,那是因为特勤队的人,对每个知情人都朝廷了走访。至于走访的方式与结果,看看现在朝班里消失的几位,还在左宗堂那超然的位置,就知道结果了。

“我可什么都没有说,今年北方缺粮,我家的年节也不好过呀!”左宗堂随意的一笑,自己应该提醒的都已经说了,如果李鸿章真的明白了,那么就跟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至于李鸿章知道了黄埔的进攻时间节点,会不会做出什么应对方案,左宗堂只想说一句。要是以现在大清的实力,对抗已经无视欧洲列强的黄埔,那真是是在痴人说梦,还不如洗洗睡了吧。

之所以将这个消息告诉李鸿章,其实左宗堂是不想再死人了,这些上过战场的老兵,只要换上精良的装备,那就是一支新的精锐装备。在去过一次日本之后,左宗堂终于明白了,天下已经不再是大清的天下了。黄埔之所以还没有动手,不是没有实力,也不是没有准备好,而是黄埔的眼光,已经放眼在整个世界。黄埔担心的是,如果一但对满清动手,那么欧洲列强会是怎样的反应,这才是黄埔担心的事情。

望着左宗堂离开的背景,李鸿章心里也思考着,因为左宗堂的做法,其实他自己也在做。现在的北洋,虽然看似乎被满清给控制着,但里面的一半的人,都是黄埔安排的人员。黄埔利用满清的资源,在不断的培养自己的海军人员,而且已经换了好几波。

“今天怎么过的呀!”与李鸿章思考着国家大事不同,身为黄埔治下的小民,张长工却是在担心着这个年怎么过。为什么他会担心呢,还不是因为上半年的战争,导致整个江南都是一片战火。虽然来得快结束得也快,但对于平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至少粮食这方面。

“长工,别担心,上面不是说了吗?今天的地租全免,而且没有地的人,今年都发五斤米,五两肉,一起过个好年。”一起挖着地,按黄埔政府要求,在地里补种农作物的李二狗,用边的挥着锄头,将已经有些板结的土挖松。将这一片土按好之后,将会在这片土地上,补种上一些粮食。虽然已经过了最好的种植时间,最能种点什么就是什么,总好过空在这里浪费要强得多。

“哼,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多少次了,哪一次能当真,想当初短毛的时候,还不是说什么太下土地平分,结果呢!”张长工一想起十几年前的事情,他心里就是一片的窝火。如果不是他带着家人逃得快,估计不是被满清打了壮丁,就是被短毛拉去当了炮灰。

“我跟你说,这一次可不一样,你看我们手里的锄头,我们可没有花一分钱,只要将这两块地收拾好了,这锄头就归我们了。听说这锄头呀,可是造铁甲舰的铁料做的,那可是一等一的好铁料,挖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的。”李二狗扬了扬手里的锄头,示意自己说的可是真的,因为这锄头真的很好用,而且还是上面免费发的。

“呵呵!”张长工有气无力的笑着,他手里同样有一把锄头。当初农会来发锄头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想要,怕被人给套路了。但农会的人直接将锄头塞到了他手里,随行的还有几个拿枪的,看他们的模样,大有一幅你不拿,我就收拾你的样子。

所以张长工也只能拿着锄头回了家,虽然现在他还在使用着,但他心里还是非常的担心。万一某一天,现在的官府,要来跟自己收锄头的锐呢?很明显一把锄头的价值,绝对比自己的身家还要高,更别说这种用铁甲舰的铁料生产的绝好锄头。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