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619 朝廷要决堤(2 / 2)

加入书签

“回圣上,当初太平军势力非常的强大,甚至一度攻到了天津郊外,但是……”翁同龢在一边小声的解释着。但在这种寂静的大殿里面,却是所有人都听得明白。等过了不少的时间后,大家都听翁同龢上完了课,所以正题就要开始了。

刚刚退回了朝班的荣禄,再次站了出来,深吸一口气后,说出了心里想好的对策。不过当荣禄的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重重了吸了一口气,荣禄的这个办法的确不错,但如果真的要这么做的话,那么整个江南地区……

“铜瓦厢黄河改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李鸿章心里是无限的苦涩,因为他在这句话之后,已经对于朝廷彻底的失望了。如果铜瓦厢真的决堤,的确可以阻止黄埔的进攻,但两样的,黄河泛滥的区域,那么所有的百姓,都将失去家园。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在泛滥之后,因为死亡而造成的瘟疫,才是让百姓没有活路的根本原因。如果朝廷真的同意了决堤,那么李鸿章对于满清,就真的要死心了。现在李鸿章虽然有些偏向黄埔,但实际上他还是有些舍不得大清的,毕竟他还是这里的一品大员。抛开官位的大小不谈,他在位一方的时候,总是想着造福一方,但朝廷这样的做法,真的让他非常的失望。

李鸿章的确很失望,但其他人却不是这样想着,那些满人的大臣,更是跃跃欲试。决了黄河大堤,玩一次水淹长军的计策,这样不用出力,又可以拿下大功劳的任务,当然是抢着去做的。至于会不会被人给骂死,那跟他们没有关系,反正又不是满人被淹。

“那就这样吧,荣大人,你安排相关事务。”光绪最后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因为这是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这是朝廷负出最小代价,就可以迟滞甚至是消灭黄埔叛军的办法。只是想要让这个办法实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黄埔知道了要决堤的事情,绝对会全力阻止。至于有什么办法阻止,要知道从北京到铜瓦厢,其距离其实与天津到那里差不多。

如果黄埔真的要阻止决堤,那么只要他们派出一支部队,绝对可以赶在朝廷之前,赶到铜瓦厢之前。至于为什么要从北京派兵相信不管是哪个地方上的官员,都不愿意发布这样的命令。要知道在黄埔进攻之前,可是发布过一条命令,敢让天下不好活的官员,黄埔绝对会让他不得好死。所以敢与跟黄埔死抗的总督,却是在某些方面,很聪明的不去祸害百姓。

要知道特勤队的威名,不管是那一个势力去挑战,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后。听说,只是听说,某个将百姓视为渔肉的官员,最后可是惨死在自己的家里。要知道那个官员的护卫,可是精挑细选的,虽然是比不上皇家禁军,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就是这样的护卫,居然没能保持那个官员逃出自己的房间,最后连同护卫一起,全部都下了地狱。

“翁大人,不知道联系俄国人的事情怎么样了!”光绪将决堤的事情丢下后,又开始问起之前请援军的事情。请援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自己还要能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要知道从海参崴到北京,从陆路行军的话,最少也有一个月的时间,北京现有的城防,至少也要撑一个月的时间。或者说,至少也要保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朝廷不败。

“回圣上,德维斯将军已经答应了,他们将派出一万人的精锐部队,从山海关入关,对付从天津登陆的叛军。”负责联系的翁同龢,自然对于这样的事情很明白。只是这其中的一些答应德维斯的条件,实在有些说不出口,因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如此甚好!”光绪这下来了心情。虽然俄国这一万人的兵力,实在不是怎么多,但这并不是兵力多与少的问题。只要俄国人参战,只要死了一个士兵,以俄国人的你告诉他,那他们就一定就不会这样结束。后面派来多少士兵,那就是俄国自己的事情了。不过从现在这种情况来看,俄国人只要参战,那死的人绝对就少不了的。

到时候,只要黄埔激怒了俄国,那么……

“圣上,我想俄国人的条件,可能并不会小吧。要知道俄国人的胃口可是一点都不少,既然他们答应出兵,而且还一万人的精锐部队,那就说明他们的条件肯定不会少。”李鸿章看着一脸肉疼的翁同龢,嘴上却是一点都不客气,这样的机会可不少。

“对哦!”光绪听到李鸿章这样问,他也来了兴趣。想当初要洋人平定太平军,朝廷付出的代价可是一点都不少。现在比太平军更加强势的黄埔军,俄国开出的条件,那肯定比太平天国时更加的高。

“回圣上,俄国人开出的条件,并不是很高,他们只是要……”翁同龢说着他开出的条件,但一刚出品,光绪手里的茶杯就已经掉到了地上。

作者 澹台洛舒 说:喜欢的请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