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一章 “龙凤和鸣”(2 / 2)

加入书签

他深深明白朱允炆的性子,对内官和外臣是双重标准,对寻事的勋贵与外臣投鼠忌器,在外面受了火气便找由头向着宫人来发,尤其是身边行走的宦官,寻常的过错,那是绝不轻饶,以前的被打死的德子就是前车之鉴。今天自己竟然一时猪油蒙了心,居然自作聪明地犯了两个天大的错!

“求陛下看着奴婢勤勤恳恳侍奉多年的份上,饶过奴婢这一遭吧!”王中的眼泪鼻涕都留出来了,他可不想落个德子一样的下场。

“朕读史书,每每读到历代阉宦祸国,致使国家倾颓,四百年强汉、三百年盛唐,最终都亡在宦官的手上,朕引为前车之鉴。为避免大明也重蹈覆辙,每每警醒,时时注意,告诉自己要防微杜渐,却还是想不到朕的身边仍旧出现了你这等奸人!”

心情糟糕的朱允炆却是没有丝毫怜悯,即便是伺候他多年的王中,他也是没有丝毫犹豫地指着地上的王中对外面大喊道:“来人!将这贱婢拖出去杖毙!”

马上两个天武将军走了过来,架起王中便要抬走。

“陛下!陛下!”这一幕场景好熟悉。王中知道若这么被架出去,自己便是第二个德子,因此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喊道:“奴婢绝没有挑拨的心思!奴婢只想让陛下的心情好一点啊!陛下,饶命,陛下!”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不忍。平心而论,王中这些年伺候的他不错,让他很舒心。若真的就这么将其杖杀了,他还多少有些舍不得。

见到朱允炆犹豫的脸色,已被架到门槛边儿的王中看到了希望,他死死地抓着大门,撕心裂肺地哭喊道:“陛下,陛下!刚才是您要奴婢说的啊,是您要奴婢说的……”

朱允炆闻言一震。他刚才倒确实说过这句话,但王中这么一直呼喊却是令他更加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大明天子是绝不可能对一个卑贱的阉人犯错的。

他转身狠狠地瞪着王中,声色俱厉地说道:“朕是叫你说,可朕却没有叫你构陷魏国公!你是什么东西?识得两个字就敢妄议朝政了?拉下去!”

“啊——!”王中一声惊呼。但那两个天武将军却是不敢再让他说话,死死捂紧他的嘴鼻,一个拖拽就将他给拉了出去。

望着大门上残留的血迹和可嵌在门上的带血指甲,朱允炆面无表情地哼了一声,迈步走向御辇。

见朱允炆动身,跪在地上的宫人才惊魂未定地凑了上来。

朱允炆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坐上御辇,闭上眼,冷冷吩咐了一句:“摆驾坤宁宫。”

“陛下坐稳了。”一个打卯牌子,赶紧一溜烟儿地跑到了前头,高呼一声,“起辇!”

众辇夫这才小心翼翼地齐步向后宫走去,后面一帮持着各式仪仗的司设监宦官在后头紧紧跟上。

……

除了那些踏遍山河阅尽人间沧桑的开拓者,大凡高位者背后都一个不可替代的女人。

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来说,他也有这么一个女人,她便是皇后马氏。

朱允炆在开心的时候总是与马皇后分享喜悦,在颓丧的时候自然也从马皇后这里得到慰藉,二十出头的朱允炆不怎么好女色,但他却是一天也离不开原配妻子。

坤宁宫这边已经得到了朱允炆杖毙王中的消息,知道皇帝心情极度不好,怀着身孕的马皇后带着金灵与一干宦官、宫女于宫外恭敬迎接。

没到坤宁宫的时候,朱允炆是一脸的焦虑疲惫,可一见到大着肚子的皇后仍旧对自己恭敬行礼,朱允炆不由心中一疼,连忙唤了声:“皇后快快请起”,然后走下御辇一把将马皇后扶起,握着她的手心疼地道:“怀着身孕呢,不早跟你说了,你我夫妻之间免了礼数吗?”

说完朱允炆又板着脸对马皇后身后的一众宫人喝道:“你们都是干什么的?皇后怀着身孕,不知道劝着点?再有下次,朕将你们这些贱婢全砍了!”

众宫人见皇帝发怒,个个都吓得浑身颤栗,跪趴在地上不断磕头请罪。

“陛下,臣妾又不是第一胎了,没那么危险的,再说也过了头三月,胎息也稳住了,多活动活动反而对身子好呢。再说礼不可废啊,夫妻更应相敬如宾,陛下不要怪他们。”马皇后对男人的性子那早就摸了个清清楚楚,她知道朱允炆最注重的就是礼法,其次便是皇帝的威严。

马皇后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反正在梦中都对自己说,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自己的丈夫都是太祖皇帝最喜爱的皇孙,召见大臣、处理国家大事太祖皇帝都经常带在身边,他受过太祖的精心教导,又是嫡亲皇长孙的身份,他就是上天之子,天下最好、最优秀的男人。

丈夫是最高贵、最英俊、最有才学的,不管是外貌、年纪、性格都是最好的,集所有的好处于一身。

梦里都这么说,清醒地时候皇后说得那就更多了。马皇后这做派,贴身伺候的金灵是何等样人?反正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内宫还是外廷,朱允炆从没听到任何人说过皇后的不好,无论其他人怎么看他这个皇帝,反正皇后是从里到外都将自己当是皇帝的。

无论天下发生了什么事,马皇后都清楚地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是她一生的事业,她和她的家族已经投进去了所有。青春年华、纯洁之身、这些年来的温柔、恭谨、小心,全部用来抓住这个男人的心。

朱允炆就是她的所有!

朱允炆既然看重礼法,那马皇后只要是与朱允炆相处,她就都打着十二万的小心,时时刻刻都将皇帝的身份放在丈夫的身份前面。

别说只是大着肚子出宫迎接,即便是在生产皇长子朱文奎的痛苦分娩时刻,她都没有忘记礼仪这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