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皇帝皇后并排坐(2 / 2)
江浙失陷,梅殷被俘,陈瑄带领水师投敌,湘军云集湖州,虎视京城的消息已如秋风扫落叶般传遍南京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湘王府的大军已近在眼前,不出意外的话,几日后便要攻打京城。
自大明开国以来,南京城已有三十多年未遇战争。大战在即,京城官吏士民很快就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
不过同样是恐慌,不同身份的人,慌乱的程度也有深浅之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虽然担心遭遇兵戈,但并没有太过畏惧。毕竟湘王的名声还不错,不是外敌,而是大明亲王、太祖皇子。管他攻打京城图谋什么,总不可能对百姓下手。
且据那些逃回来的江浙溃兵和民夫所说,湘军的军纪很严明,连官军俘虏都不杀,自然更不会杀百姓。有了这层计较,百姓们多少还能把持得住。先帝留下了大好基业,只要不是昏君在位,谁来做皇帝都是盛世。
只要不打到我们身上来,管皇位上坐的是叔叔还是侄子,跟他们的关系只有这么大。
但朝廷的官员们就不同了。湘军聚集湖州,即将渡江,承平已久的上十二卫真能抵挡住吗?
答案早就在官员们的心中,他们陷入了极大的惶恐之中,他们都是朝廷的官吏,是建文皇帝的臣子!朝廷削藩、剿湘的时候,他们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迫于时势,大多附和了朝廷的方略,执行了黄子澄他们的政策,再不济也是缄默不语,极少有人为湘王府出言。
京城失陷只是时间的问题,到时候湘军杀进城来,又岂能放过皇帝?又岂能放过黄子澄、方孝孺?又岂能放过他们这些党附“奸佞”的朋党帮凶?
早朝的时候,朝中诸位大臣纷纷上疏,不是为被抓的茹瑺、沈溍、梁焕三人分辨,就是为杨士奇、夏原吉他们的家人开脱。
更多的则是请求,外出募兵勤王。
这些上疏请求外出募兵勤王的人,其实也没打什么好算盘,实际上都是想先躲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在他们看来,朝廷兵马尽数派出,单凭京城的兵马,不太可能挡住湘军。这些耍滑头的大臣,一是不愿给朱允炆陪葬;二是出于名节的考虑,因此都耍着小聪明想出京躲避一阵。
至于那些正真想帮助朱允炆渡过难关的大臣反而只占极少数,徐辉祖、齐泰、郁新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几个坐立不安地等待着皇上的召见。
已感到大祸临头的朱允炆再也不盘算册立太子的事了,他散朝之后第一时间去往了文华殿召见心腹大臣商议退敌之策。
可惜,经过上次的王中事件之后,他对徐辉祖已经有了隔阂,召见的还是两位学识渊博的肱骨之臣——黄子澄、方孝孺。
朱允炆将希望完全寄托在黄、方二人身上,他希望这两位老师能够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可被朱允炆寄予希望的两位老夫子却也是满脸憔悴,自、掌握朝廷大权以来,二人一边摆弄着改制大业,一边操心着西、北二线的战事。在一众马屁官员的帮助下,二人本也能够勉强支撑,可湘军突袭江浙,引发朝中动荡,这就让两个孱弱老夫子,有些疲于奔命了。
这几日,朝堂上纷争不断,有大臣委婉地为茹瑺他们说话;有人上疏请求外出募兵勤王,更有王宁等勋贵趁机发难,把目标瞄准了黄子澄与方孝孺。
一众勋贵对他们俩的运筹不力,口诛笔伐,坚定地要追究他们俩的责任。
当然勋贵们在这个关头之所以对黄子澄、方孝孺火力全开,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国事着想。除了为以后留条退路的考虑之外,他们更想要的是通过此事将黄、方整垮,狠狠打压文官集团的气焰,进而在朝堂上重新夺回优势。
对于勋贵们乃至部分武官们的发难,黄子澄与方孝孺不太在意,他们知道朱允炆的态度,只要皇帝削藩的心思不变,他们便不怕这些家伙乱吠。
但即便如此,这几天他们俩过的都是颠倒黑白的日子,权揽多了,事情也多,每天顶多能够休息一两个时辰,此刻黄子澄与方孝孺俱是盯着一双熊猫眼,一副心力交瘁随时可能猝死的模样。
此刻面对朱允炆的垂询,他们两个不敢有丝毫马虎,方孝孺勉力打起精神,强撑着为朱允炆打气道:“陛下无需担心,朝廷可以召集中都凤阳的六万守军援助,且京城城高壕深,天下无双,湘军想攻入京城那是天方夜谭。”
黄子澄更是补充道:“湘逆偏师暗度陈仓,李二都督的几十万大军想来定会建功回援,湘逆父子二人这是自取灭亡!”
朱允炆一声苦笑。中都守军,京城城防,李增枝回援,这些话已丝毫不能让朱允炆感到安心。今时不同往日,他已经仔细看过了梅殷出事前送来的军报,知道朱久炎多年以前便在舟山的布置,湖广、北平还在拉锯,朱久炎这个心腹之患却是绕到了舟山发兵夺取了江浙,梅殷都没有挡住,水师都投敌了,京城城防真能挡住这个蓄谋已久的朱久炎吗?
那朱久炎觊觎皇位多年,就没有其他的布置了?
朱允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才做了多久的皇帝,这屁股还没来得及坐热,转眼就到了面临覆灭的险境。
朱允炆颓唐地坐在那里,失魂落魄的发着呆。
朱允炆的颓唐模样让黄、方二人大为心急。
其实他们也知道眼下形势危机到了何种地步,中都的守陵兵马、与京城的城墙的确不太足以让人安心。但事到如今,皇帝和他们两个都已经没有了退路。
无论如何,也必须让皇帝振作起来。如果连皇帝都已胆怯,其他人还能有信心吗?到时候就真的万事皆休了。
“陛下!京城里尚有上十二卫,加上中都兵马,超过十五万人,自保是足够的。还有,朝廷可以派干臣前往京畿各地征召军户,无论老少悉数召来京城,另外还可以在百姓之中选拔青壮训练守城。如此一来,可得守军二十余万!足以打退朱久炎!”
见激励的话语无法奏效,黄子澄便将那些“忠义干臣”的好想法背了出来。
朱允炆稍微一琢磨,虽觉有些作用,但仍旧是摇头轻叹。为了给李景隆、李增枝两兄弟增加声势,京畿的兵马都已经派了出去,朱允炆连宫中负责仪仗的天武将军们都悉数派上了战场,青壮军户自然也被抽调一空了,剩下的军户都是老弱,至于京城的百姓更是不通兵事,将他们训练成军,真能抵挡朱久炎吗?
更何况,经过前两轮的征伐抽调,兵部武库司的刀枪、弓弩、火器都几乎用尽了,即便强行征召起了大军,朝廷也拿不出装备来武装他们。
赤手空拳守城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