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六章 潼关(上)(1 / 2)

加入书签

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

因潼关是扼守关中的要地,因此大宋黑旗军攻取潼关之后,又进行了修缮,城墙加宽加高。

站在雄关之前,只见雄伟的潼关关隘在蓝天的衬映下巍峨挺立,高耸入云的城墙之上,大宋黑狼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真乃天下第一雄关!”赵忠信骑在马上看着雄关,不由得感叹道。

“主人说的是。”一旁护卫的燕厉风说道:“如此易守难攻之险关,几无强行攻取之可能。”

“再高再险与苍山雪顶相比,差的可不止一星半点啊,与苍山相比,这里就是一个土坡。。。”一旁女扮男装的妙月嘀咕道。

众皇卫闻言均是忍俊不禁,蓉妃用崇山峻岭与潼关比较,根本就搭不上边啊,没有可比性,不过众皇卫均是不敢露出半点笑容,憋得脸色通红的。

赵忠信闻言也忍不住笑了笑,没有搭理妙月,对燕厉风说道:“这个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关隘,关隘再险峻,若守军疏于防范,一样可以轻松攻取,反之亦然,再平常的关隘,若守军严阵以待,欲攻取就难了。”

赵忠信指着前方正在盘查过往百姓,军容整齐的一排排大宋黑旗军士卒问道:“潼关守将乃是何人?”

此时宋军在赵忠信的授意之下,均更换了军衣,军衣以黑色为主。

“主人,是神策右军正将关楚,率五千精锐在此地驻防。”燕厉风答道。

赵忠信点头道:“走吧,过关。”

“主人,这。。。”燕厉风欲言又止。

“不必再劝了。”赵忠信说完就摧马向潼关关口缓缓走去。

“都走吧,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情无人能够阻止。”妙音说完就催马紧随赵忠信,走向了潼关关隘。

上百名皇卫大声吆喝着,催促着战马也同时走向关隘。

赵忠信在临安之时,接到一封匿名书信,书信上说关陇都统张敌万拥兵自重,居心叵测,欲行割据之事,其所部号称张家军,此使得赵忠信哭笑不得,张敌万何人?是名将张宪之子,世代忠良,张敌万是跟随赵忠信最久的将领之一,战功卓著,当年赵忠信还救过张敌万的性命,之后更是倚其若长城,是赵忠信的心腹爱将。

要是说别人拥兵自重,图谋不轨,赵忠信也许会产生些许疑心,可要说是张敌万欲行此举,赵忠信是万万不信的,赵忠信不是赵构,不是宋历代君王,为了一些扑风捉影之事就剥夺一员边疆重将的领兵之权,甚至拿入诏狱,那是自毁长城。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过虽然如此,赵忠信仍是想去关中看看。

关陇之地此时是四战之地,北有西夏、西辽,西南部与土蕃诸部接壤,东部还要抵御金人,同时是目前宋唯一的产马之地,并且产的是北方的高头大马,是适合短距离冲锋的战马,而不是西南矮小的战马。同时,关陇之地,汉、蕃杂居在此,族群有数百种之多,各族群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汉、蕃之间、宋军与各族之间的矛盾。

张敌万统帅十五万精锐驻扎在关陇之地,且几乎都是黑旗军旧部,因此赵忠信想亲自去看看。

大摆皇帝仪仗,大驾卤簿,将会是费时、费力、费钱,因而赵忠信就打算轻骑前往,只带了上百名皇卫,化成商贾,前往关中。

赵忠信此举当然会引起韩世袭、李椿年、三彪等人的强烈反对,韩世袭等人对赵忠信是苦苦劝谏,说朝廷此时正在施行新政,千头万绪的,此时皇帝岂能擅离京师?并且赵忠信只带了上百皇卫,万一有个闪失就大事休矣。

赵忠信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没有听从韩世袭、李椿年等人的劝谏。

赵忠信又不是温室之中的花朵,十余年的戎马生涯,遇到的风险无数,对于一些危险早已见惯不怪了。

此时朝廷新政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谋逆之事以后,朝野上下无人敢反对新政了,最起码明面之上不敢反对了,因此各项举措正在稳步推行。

此时离开赵忠信,朝廷一样正常运转,真若有何大事发生,韩世袭等人还可八百里加急请旨,赵忠信也会立即返回临安。

赵忠信走之前安排了两位丞相加上六位参知政事共同理政,政事、军事、民事均由八人共同审议,此七人被称作辅臣,韩世袭被称作辅葵,李椿年被称作次葵,八人审议后可下旨至六部,不过在此之前必须由内尚书省朱笔批红,圣旨方能生效,赵忠信暂时将内尚书省交给了皇后张倩打理,德妃薛柔辅之,内尚书省由五名内官组成,共同辅佐张倩批红。

赵忠信走之前专门交代张倩等人,一切以韩世袭、李椿年等人的庭议为主,除非特别荒谬之事,不得阻扰他们施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