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 【风尘之变】(1 / 2)

加入书签

同时朝廷也起复邓子龙一起前往抵御,在明军和孟养长官使司、蛮莫安抚使司的土司兵们联合打击下,让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军队战事受阻。

又加上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的罕氏,因为几代人的仇恨,而坚决打击缅军侧翼,迫使缅军在多方围攻下不得不退却。

8月29日,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泰国)国王:坦马罗闍,去世!

由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王子:帕那莱,正式即位为王,时年35岁,始称为〈纳黎萱〉他在位时,废除了许多亲王在边境地区的领地,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国王任命的长官管辖,奖励商业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这对于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克星到来。

因此明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国主:南达勃因(汉名:莽应里)从北方撤兵归来后,即刻就发动了对暹罗国的战争,想趁纳黎萱立足未稳之际,将其一举消灭在摇篮之中。

但是明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国主眼下正是「下降之王」而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国王:宋德特·帕·纳黎萱·马哈拉吉,却是〈上升之王〉。

所以缅王迎来的结局,自然又是一次失败。

此次缅军总共动员了20万大军,由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王子:摩诃·乌巴罗阇,率领缅军第二次入侵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国,打算报上次之仇,也想企图一举灭亡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王国。

但大城王朝兼暹罗阿瑜陀耶王国却早有准备,故此缅军遭到暹罗军的突袭后,当即兵败逃走。

而明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国主,此后仍未觉悟这些问题所在,还是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继续消耗着,本就得来不易的军事国力。

9月12日,明神宗:朱翊钧,派遣大臣责问内阁群臣们,询问道“屡有人疏请开矿,为何不见户部奏复?”

于是明内阁首辅:王家屏,就带头回奏道“天地生财本以资国家之用,况且今国库无余财、山泽无遗利,为权宜之计,开矿亦为不失理财之策,但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现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之间,矿徒啸聚事态汹汹,欲闹事端,廷臣们正商议如何平息?若官府此时开矿,恐奸民趁机争利,隐患愈不可测,且朝廷一切事务,关系大体,岂可不惜所费而为,若开矿只为求利,必须事先计算工本,募工之费若干,防兵之费若干,开矿所得之利若干,必见出少入多,不为虚费,而后才可以斟酌开采,切不可因为民间一时之私请,朝廷便可议开,而户部之所以迟迟未回复陛下,其一是为了防患、其二是出于爱惜钱财、其三是怕差官扰害地方军民、其四是不愿意泄露国家目前窘急之状,使外夷更加轻视华夏。”

此举被明神宗留中不发!却依然坚持开矿。

同时另一边的西南地区,由于前任明孟养长官使:思远,因缅军入寇急迫,不得已弃城逃往孟拱城,在孟拱城加固城池壕堑防守,并向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发出求援信息。

故此第一时间由明大罗卫把总:刘朝,前去声援,但因缅军势大不能敌,导致孟拱城被攻破,所以前任明孟养长官使:思远,才与长子:思昏,奔到盏达付宣抚使司避难。

眼下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兼东吁王朝国主幼子:明基囊,围攻堵罕于孟养长官使司、翁罕于孟拱城…。

12月16日,兵部奏报道“近来边防废驰,阅视宜严,谨防蛮夷祸乱。”

使得明神宗遂令心腹廷臣九人,分阅京师九边重镇边防,并严查核实边臣失职,参劾重处。

时奉命前往九边重镇的阅视官员,分别为;明通政使司右通政:穆来辅,阅视北直隶京师永平府蓟州镇兼保定府大宁都指挥使司、昌平州,明大理寺右少卿:王世扬,巡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绥镇,明光禄寺少卿:曾乾亨,阅视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大同镇,明尚宝司丞兼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周弘禴,巡视宁夏六卫,明兵科都给事中:张栋,阅视固原镇(固原卫),明吏科左给事中:侯先春,前往辽东都指挥使司,明工科右给事中:踵羽正,前往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明兵科给事中:张贞观,前往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镇(宁武守御千户所),明工科给事中:李汝华,前往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甘肃镇。

12月22日,明神宗:朱翊钧,召群臣在武英殿内,对明内阁首辅等群臣们,训话道“祖宗训录乃今朝之史鉴,岂可不得而知?今令抄写装订成册,以便朝夕览观,知我祖宗治国家之法,修身勤政之要。”

就这样由明内阁首辅奉命进呈「累朝训录」共一千九百二十八卷。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正月初5日,安土桃山幕府关白:丰臣秀吉,下达命令,对全国各地州县大名们以及水军部队兵员,进行了征召动员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国、坂田国至中国地方,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东京大阪城。

以及萨摩国名义上治下的大明琉球中山王国,也对其发号施令让其琉球中山郡王蒲添王子:尚宁,出兵配合意图入李氏朝鲜王国作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