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1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 / 1)

加入书签

丰收的季节是无比喜悦的,也有些意想不到的幸福的烦恼。www.126shu.com鲜禾米业的仓库里,堆满了稻谷,其中最大的一个仓库里装的全部是新稻四号,都快要从气窗漫出来了。余见海之前租用的种子公司仓库里也堆满了稻谷,每天安排人手值班看守。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还有一些稻谷被存放在临时找来的民房里,要不然实在是没有地方存放了。没办法呀,余见海现在的情况和普通农户不一样。往常的时候,农民朋友粮食收获之后,有些不愿意费事保存的,就在田间地头直接卖给商贩了。虽然价格便宜一些可是省时省力呀,腾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也是挣钱的。即使有些农户舍不得低价卖掉,拉回家晒干后也是有地方存放的。农村现在几乎没有过去的那种土坯房了,最差的也是早些年建造的石头房子。哪怕是地方再拥挤的人家,存放个万儿八千斤粮食压根就不在话下。可是余见海哪有那么多的地方去存放那么多的稻谷呢,只能想办法找空闲的地方先放着再说。而且这些稻谷他是一粒都舍不得卖给那些其他的粮食加工厂,都要留着自己用呢。好在现在农村空闲的房子很容易找到,算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难题。去年渔湾大米早早就脱销了,很不利于将这个126shu上销售的王玲玲不要再采取技术手段增加销量了,只要保持平稳就好,争取能够让数量有限的稻谷能够满足全年的供应。而在线下付彩民的粮油店,余见海也和他沟通了一下,保持匀速供应,甚至可以刻意短时间断货,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的样子,吊足顾客的胃口。实际上自从渔湾大米走俏以后,已经有不少人找过余见海了,想要从他手上买一些稻谷,都遭到了婉拒。到鲜禾米厂找付彩军进货的人更多,其中不乏外地的大客户,都看中了渔湾大米的巨大的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稻谷走俏,大米走俏,余见海心里底气十足。他心里清楚,等到明年新稻谷上市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出高价抢购,也许价格要比他们回收的价格更高,而老百姓自然也想多卖点钱,不卖给鲜禾米厂的肯定不会少。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余见海才敢抛出签合同回收的承诺。而这个回收的承诺自然也在老百姓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更是感慨万分。种了一辈子的土地,还从来没有遇到敢承诺回收粮食的买种子的,余见海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从这一点,就可以给他竖大拇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