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帝国的远征之路(九)(1 / 2)
中华帝国在奥斯曼领土上的这场大战,总是充满不确定性。本以为失踪的斥候队,在消失数日后再次现身,并带来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奥斯曼敌军的最新谍报。原来,这支由把总杨柯带领的斥候小队渡海时虽然运气好没有翻船,却被海流冲到南面十里折腾了一个时辰才上岸。或许是杨柯的运气太好,他们在海滩隐藏好小船后继续向南找到一个缓坡爬上悬崖。随后,杨柯他们爬上了一处高地,看到了让其震惊的场景。天光放亮在他们眼前出现了一道从北至南延绵不尽的营寨,而这些营寨隐藏于一块洼地,怪不得中华军观察参谋和经验丰富的斥候都没发现敌军大营。
斥候把总杨柯还探查到,他们上岸的地带地势比较平缓很适合登陆战。把总杨柯的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参谋长古新的否定,杨柯所说的登陆场虽然地势不错,却早已超出了中华军火炮掩护射程。该地所处海峡宽度在六里,且不说中华军重炮,主力八斤火炮炮击极有可能伤及登陆部队。另一方面,该地登陆战中华军战兵需要在海峡划行六里,战兵体力消耗过大不说,登陆后也因此不能进行激烈战斗。皇帝张平安与参谋长古新注重的细节方向不同,他一直在思考斥候上奏军情中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海峡洋流对登陆战的影响。
皇帝张平安注意到,斥候把总杨柯出发时被海峡暗流冲到了预定登陆点偏南十几里,回来时居然又差不多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这就说明博斯普鲁斯海峡洋流的不确定性。如此重大的军情居然被参谋部给忽略,皇帝张平安叫来参谋长古新点出参谋部的失误。皇帝张平安内心感慨,这些年他教导参谋们要注重地势,可这帮只熟悉陆战的参谋们恰恰忽略了海况对战役的影响。为此,皇帝张平安与参谋长古新商议,从水师中紧急抽调随军参谋加入参谋部,以增强参谋部海上方面的能力。从水师调参谋到前线需要时间,好在随军工匠改造渡海小船也需要时间。作为一军统帅的张平安必须沉下心来,应对战时还有可能出现的意外。
就在中华军紧锣密鼓地备战之际,皇帝张平安接到万里之外帝国内阁发来的奏报,说是皇帝为这场战争预备的黄金快要用尽。这份奏报是内阁总理大臣陈良所写,给皇帝拉出了作战花费详情,皇帝张平安预备的数百万打仗黄金如今只剩下不到七十万两。总理陈良在奏章中明言,皇帝收到奏章时剩下的黄金很可能已经花光。皇帝张平安最恨有人在打仗的关键时刻有人扰乱他心神,陈良这道奏章引发了张平安的震怒。总理陈良是跟随他数十年的老兄弟了,焉能不清楚他的好恶。皇帝张平安也知道,中华军打仗主要还是依仗钱财厚实。这要是辎重跟不上,后面的仗也就别打了。别看皇帝张平安不算小账,他也能大致盘算出这场战役的花销有多少。
从愤怒中完全冷静下来的皇帝张平安,他大致猜到陈良写这份奏章的用意。张平安这次远征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停歇过,要不是张平安自筹打仗用黄金加上他威望足以压制所有反对者,中华帝国大军也不可能出现在奥斯曼帝国腹地。况且这次作战的黄金大部分由内务府出,已经把朝廷拨付的金银降至最低。内务府总管褚天寿尚且没说银钱不足,这内阁总理陈良倒是先上了奏章。张平安暗想,看样子内阁总理陈良又犯了老毛病,朝廷一没钱就想从皇帝内库找补。皇帝张平安可不像前朝皇帝,他把朝廷银钱用度和皇宫内库银钱分得十分清楚,张平安才不愿意将这两本账目搞得混淆。
想清楚原由的张平安在陈良的奏章上批复,朝廷没钱内阁自己想办法,要是朝廷出现亏空,内阁几个总理自己掏银子补上。不过皇帝张平安还是给内务府总管褚天寿降了一道密旨,着令南洋皇帝张尚文为帝国进贡黄金六十万两。当然了,靠逼迫儿子们的捐款不是长久之策,皇帝张平安将筹集黄金的目光聚集在富裕的破奴城债主们身上。皇帝张平安下旨,让参谋部的参谋们清算出征这一路占据了多少城池和草原,他打算把这些城池和草原卖给债主们。好在身处前线张平安最近收到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儿子张尚义和秘密试验工坊总管姜禾给他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发现了多处浅层火油。
只是精炼火油的十五个铁炉只有七个安全抵达,其余的要么因风浪沉到海底,要么海船触礁破损需要时间。皇帝张平安很清楚海商联盟货船最为重视丝绸和茶叶等高价值商品,哪怕这铁炉是皇帝的物件,在这帮认钱不认人的商人眼里要是漂没顶多赔点银子就可以交差。对于这个结果皇帝张平安只能咽下哑巴亏,他还需要从这帮人帮中华军转运军需辎重。海上航行风险极大,即便是中华军水师和商船每一年都有数十艘海船失踪,这些失踪的海船大都因天气原因已经沉没。虽然只有七个精炼铁炉用以提炼火油,应付当下战事差不多也够用了。因而,皇帝张平安也没有深入追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