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文明传承(2 / 2)

加入书签

其一。是为什么这里地路要修得这么宽?与憾平行地主干道。足足有十丈宽。平行于主干道地两条路和垂直于它地三条支路。也有络中心战”、“无人攻击平台”、“超视距精确打击”……于是,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出现在人类视野中,它可以实现全球打击、全球到达,它可以从地球的一面向另一面发动几乎即时的精确打击,它制定的技术标准被其他国家奉为圭壁,它利用货币杠杆轻易攫取别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

民族竞争,主要是人口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朱云扬规定所有五岁到十四岁的男女少年,必须进入希望小学接受基础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学制也有所不同。十三岁以上才入学的,只要求两年在校教育,学习数学、语文两门课程,毕业时,语文要求识写一千个趁汉字、能写一段流畅的短文,数血学会加减乘除。

十岁到十三岁的学制四年,语文要学二千个趁汉字、能写五六百字作文,数血会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另加自然科学课,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同时参加初级军事训练,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必须军训。

七岁到九岁的孩子,学习时间最充裕,他们要学习六年,学会三千个汉字、写千字文和几种应用文,数妖了计算,还要学习简单的几何知识,自然科学增加了野外找矿、力学启蒙和化学启蒙,另外还开了一门国史,讲我中华从炎黄二帝绵延到大明的千年文明。

学生不必负担任何费用,纸张笔墨都是免费发放,另外中午还提供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除了必须入学的少年,朱云扬还鼓励工人和士兵参与旁听,一体考试,对成绩优良的给予提升的奖励。

朱云扬显然低估了汉民族对于学习的热情,“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作为底层人士的唯一上升途径,谁不看重读书啊?

而且读书,以前是要花大钱请老师的,有几个人能进书院读书?现在免费了,还供应午餐,不来真是有毛病。

很快正式生和旁听生的总人数很快突破了八百,不过朱云扬早有偷懒的准备,他前一段时间把基本的知识体系传授给了那些童生和秀才,于是朱云扬当老师教这些人,第二天这些人又去教学生,反正现在的课程浅显,这样做还没什么大问题。

招生入学工作结束之后的第一节课,不是语文,不是数学,而是野营。全校师生必须先学会野外生存,保存自己传承文明国难当头,在这里,他们学会了第一课,假如我们不反抗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会用屠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是亡国奴任我们宰割!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