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6.织布机(2 / 2)

加入书签

卫不争看了看顾颂义。

顾颂义对站在知客房门口的两个小伙子说:“你们这儿还有水吧?他们几个今天交给你们了,水随便喝,不过,得你们去供水站提,不要让外人进入供水站。”

“知道啦。”两个小伙子高兴地说,随即招呼大学生们,“你们都带着碗呢吧?来吧,里边有水,随便喝。”

顾颂义设计的寨墙不高,但很讲究,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工,知客房现在在寨墙外面,里面有一口项臻帮忙挖的大缸,现在还有大半缸水。

卫不争想了想,跳下马,进知客房,把水缸注满才出来。

他往缸里加了十毫升碧玉湖水,这群学生看上去太弱了,早晚是自己的员工,就算是让他们提前享受员工待遇吧。

顾颂义看着卫不争进去凝聚水,就猜到他可能是要照顾一个那群大学生,他什么都没说,就在外面安静地等着。

顾颂义从来没有干预过卫不争任何诸如此类的个人行为,他认为,卫不争在没有遇到自己之前,能从几千公里外平安返家,能征服沈危那样能力和地位都超越众生的人,就说明卫不争的处事能力并不比自己差,他没必要自以为是地事无巨细参与卫不争的生活,那不是长久的合作之道。

卫不争跳上追青的背,顾颂义笑着说:“喝完你今天凝聚的水,估计这群孩子打也打不走了。”

卫不争也笑着说:“如果戚总看不上他们,拖我也要把他们拖出去。”

**

顾颂义不知道,他们走后,知客房的几个年轻人又给大学生们加了一把君和聂唯城都商量以后才决定的。

搬迁的村民存粮告罄后,基地不可能袖手旁观,总要出粮食救济,而这些村民土地上已经种下去的玉米,虽然村民们自己都已经放弃了,认为绝对不可能有收成,但卫不争有信心多少给养出点收成来,他做不到心安理得地把这些收成全部据为己有。

正好,现在的储存条件,军用粮库的很多陈粮再不吃就过期变质了,卫不争悄悄把大部分粮食转移进自己的空间代为保存,留下一部分,他用果园收获的新麦子和部分空间产麦子,按1:2的比例和基地兑换,兑换出的粮食供应这些因为自己有土地、不享受基地救济的当地村民。

这个赠送还有一层意思:促进其他西部丘陵和山地的人口主动移民。

事实证明,他们这个决定是英明的,卫不争赠送粮食的效果立竿见影。

移民完成的第四天晚上,卫不争去清竹乌冲族保护基地,给沈危送石缸和粮食,位于青莽镇西面和西南、同属于泽阳县的三乐乡和高屯乡一起推选了几个代表,通过秦晋找到顾颂义和袁成直。

来人表示,愿意把他们两个乡所有的土地渡让给卫不争,移民流金河以东,以换取和青莽镇几个村一样的待遇,即:凝聚水、优化种子、土地养护和每个人六十公斤的粮食。

顾颂义敏锐地发现,这几位代表非常精明,他们已经提前去流金河东岸偷偷观看过青莽镇几个移民新村的情况了,他们居然提出和移居过去的青莽镇几个村庄交叉居住,理由现在地广人稀,就算两个乡人口合并,也没有末世前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大。

顾颂义和袁成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要求,明白地告诉他们,移民后的土地必须有一半栽种规定品种的树木,以确保当地的自然环境良性循环,寿星峰基地已经制定出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超过一定的密度,人口将被强制分流,新青莽镇的人口密度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不能改变。

不过,顾颂义和袁成直明白,这些代表之所以提出这个荒唐的要求,是担心他们移民后会受到不公平待遇,毕竟,卫不争就是青莽镇的人,外人肯定认为他会偏护青莽镇移民。

顾颂义和袁成直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寿星峰基地查看青莽镇的移居协议,然后签订相同的协议,其他更多的条件,免谈。

卫不争还不知道又有人找上门要送他土地,他正在空间里和沈危一起边收割套种在果园里的黄豆,一边讨论修真大学学员们实习的事。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