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八章 领先欧洲两世纪(2 / 2)

加入书签

接着他便吩咐徒弟们赶紧和泥,自己开始揣摩起该怎么做这个东西来。

张辅很想生产出水泥,但水泥是石灰石、粘土、铁矿渣混合在一起再进行研磨、锻烧后的成品。遵化冶铁所就适合烧水泥,因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炉渣,另外,那边也有的是石灰石和粘土,只是路程太远,有四百多里,运输不易。

北平附近有没有铁矿石?

他打算下见看见朱高炽的时候问问他。

如果没有,便只能先使用糯米浆,用条石砌成,这样子可能会更加耐久。因为水泥有使用年限,但这个糯米浆为粘合物的建筑却经住了历史的考验。

不过水泥还是得做出来,因为它便宜,使用方便,有了水泥,便可以硬化路面,盖房子也更加方便。

为此张辅想着,抽空他还是得去一趟遵化。一是为水泥,二是为水管。

算了,现在先将就着吧。

第二天张辅果然一早就骑着小狼去陶瓷工坊监工,王驼子已经坐在矮凳子上,脚下踩着陶轮车准备拉坯了。

“张相公,我这用的可都是好土!光是除铁过筛,练泥,就够十几个徒弟就忙了一整晚!今儿个王驼子我起床来看,这泥料,对得起你付的价钱!”王驼子将手里的一团泥巴在双手间摔得劈啪作响。

“这个土啊还有这么多讲究?”张辅也是无聊,坐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闲聊。

王驼子自然不会将里头的窍门说出来,只拣了些匠人都知道的说:“这瓷器啊,要历经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做坯、印坯、镞坯、画坯、荡,哦,荡就是釉、再有就是满熏、彩器、烧炉,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错,出一点点,一窑器物就坏了,十几天的功夫就全废了!”

说着,他先在泥团底部沾上谷壳灰,放在陶轮车的转盘中心,右脚一勾陶轮车,它就立刻灵巧匀速地旋转起来。

王驼子双手在一只桶里浸了浸,将泥团轻轻按压,直至逐渐压成一个正方型的坯体,便将它放在一边干燥。

天气热,泥料也干得快。

接着他又开始做马桶的底部,他已经和张辅商议过,先做成两部分,再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慢慢的,一只泥坯马桶的形状在王驼子的手里渐渐成形。王驼子手持刮板、篾箍,将形状修整得更为平整。

张辅还以为两部分粘接在一起很麻烦,不想王驼子丝毫没有犹豫,沾上水就将两者粘在一起了,可见平时他没少这么干过。

看了半天,他觉得有点不对,再想了想,才发现是什么原因。

“王驼子,这个尺寸不对吧?是不是做大了一点?大了便显得笨重,不精致。”

王驼子笑眯眯地解释:“张大人有所不知,这个泥料一晾干,一烧就会缩,到时候就小了。”

外行人说人果然是外行话,张辅有点尴尬,摸了摸鼻子。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着说不出的开心。

嘿嘿,看样子不用等到十五世纪,咱在十三世纪的大明朝就有抽水马桶可用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