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战和之议二(2 / 2)

加入书签

曹宗瑜冷笑一声,说道:“公道自在人心,天人可鉴。张相自以为是权宜之计,却不知道是不是某些人的太平之策。”

两人仅仅说了两句,就不说了。毕竟他们两人是大佬,下面的将领文官纷纷发言,就这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

张轩分析来,总体来说是,武将主战,文官主和。武将高举大义名分,而文官却高举现实问题。

张轩也知道,双方说的未必是那么冠冕堂皇的。对很多人来说,大义这东西,看上却很重要,也很虚无。有实力支撑的大义才是大义,没有实力支撑的大义都是空谈。

这就是张轩暗中倾向于不和谈的原因。

因为南方的经济体量在北方之上,恢复速度也在北方之上,而今双方两边都打不动了,但是张轩却敢肯定,将来主动进攻的人,必然是夏朝,故而这大义名分不应该现在就丢。

当然了,现实问题还是要解决了。

清夏之间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并非只要盐这一端,但是比起来,也就盐这一件事情最大罢了。

文官本身并非厌恶打仗,而是不想打没有把握的仗。但是打仗这东西,哪里有什么必胜的把握?自然要竭力阻止武将一方不靠谱的决断了。

一时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张轩见争吵不出一个结果来,说道:“好了,东虏使者是什么意思?”

文安之立即说道:“臣已经问过了,李雯不说话,说是唯有见了陛下才说。”

张轩说道:“既然他想见朕,就让他来吧。”

“是。”李国辅低头答应下来。随即用嘹亮的声音喊道:“宣满清使者觐见。”

“宣满清使者觐见。”

“宣满清使者觐见。”

声音一层层的传递了下去。

不管怎么说,东虏是与大夏能够匹敌的大国,即便不想议和,也要给东虏的使者,该有的尊重。张轩或许不觉得,但是下面的人却不愿意在这样的外交礼仪上给李雯看笑话。

故而从宫门口到议事的正殿,一路上有千余甲士而立,一个个都是甲胄明亮,刀枪犀利,这些人可不是花花架子,而都是从各部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卒,还要个头体格达标。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集结起来,冲一下清军八旗阵势,八旗也未必能挡得住。

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雯就感受到了一股凛然的杀气。

不过李雯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心中暗道:“夏果然是强国,不容小视。”但是脸上却毫无表情,一点也没有变化,似乎没有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里,穿着一身清朝官服,迈着平稳的步伐,一点点的走在南京皇宫的正道之上。

南京皇宫很多地方都破败了,虽然整修好,但是与北京皇宫相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是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之下,这些破败的痕迹,却更显得有历史的厚重之感。

“外臣大清礼部行人司员外郎李雯,拜见大夏皇帝陛下。”李雯没有什么傲气规规矩矩的行礼说道。

张轩目光扫过李雯,心中却有一丝可惜。

李雯相貌堂堂,可谓是青年才俊,但是一想到头上的金钱鼠尾,就让张轩觉得有些过不去眼,有一种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的感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