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昭武银元(2 / 2)
张轩一时间有些后悔。
他本以为,压制大洋的技术含量很高。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冼子靖这样就能做到。
只是如此一来,民间私自压制大洋岂不是更加泛滥了。
“我是不是太急了一点。”张轩心中暗道:“要不要再等等。”
只是张轩想等,姚启圣不想等了。
姚启圣早就染上了财政饥渴症,不可自拔了。对于能赚钱的事情,他决计不放过,而且,他觉得只要让户部之中有积蓄,张轩就不会在歪门邪道上想办法了。
比如国债。
钱息好歹是国家正项收入,张轩不过是将铜钱变成银钱而已。既然有了成效,就应该快些推广。
“陛下,既然有银元,臣请陛下下令,朝廷俸禄,军饷等一系列开支,均出银元。春秋两税,银元则不收火耗,而各种银两杂银,因旧例,令民乐用之。”姚启圣说道:“还有铸币厂要快些扩建。臣愿意从户部之中挪出来十万两,以供扩建之用。”
张轩见姚启圣眼睛之中跳跃的火光,心中暗道:“罢了,凡是都是由不好到好的,将来在慢慢改进便是了。”张轩说道:“好。先以此法打造,不过,要防止民间不法之徒,盗铸。冼卿还要多加努力才是。”
“臣遵旨。”冼子靖说道。
随着冼子靖开始将银子打造成银元,张轩也在朝廷上出示银元,格外赏赐天下官吏银元一枚。
也让民间习惯这种银钱。
不过,这银钱有诸般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以此交税可以不收火耗。
自从明朝开始收银两之后,火耗这一项杂税,就成为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收入了。是收税之中,最重要的一项附加税。
清廷种种财政改革之中,都拿火耗下手。
可见其重要性。
如果是太平时间,这政令想要执行下来,不知道有多少明里暗里的反对。
但是而今的张轩明为继承,实同开创。特别是对各地胥吏,几乎毫不留情,上上下下都在夹着尾巴过日子,自然不敢造次。
免收火耗,对百姓来说,就是一次减税。但是这一次减税行动,真想落实下来,恐怕还要数年时间。
原因很简单,三百万银元虽然多,但是放在整个南方,却有如九牛一毛,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银两流通还是主流,银元流动不过是辅助而已。
这是这个时代经济特性决定的,张轩纵然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在海关设专门兑换司,凡是从海外流入国内的银子,必须统一上缴,然后兑换成为银元。
比如在各地衙门设兑换局,百姓可以用银子兑换银元。只是这些办法,也不可将银元代替银子的过程缩短多少。
不过,这样一来,大量银子运到南京,在冼子靖的主持之下,铸造成银币。而这样大规模铸币所得的钱息,让张轩迅速的从经济危机之中恢复过来。让大夏有了对清廷战略主动权。
后人分析,昭武年间一系列征战背后,三大财政来源,就是钱息,大规模清丈田亩之后的两税,还有国债。而昭武银元数亿万枚的发行量,更是财政支持的重中之重。
这也是昭武年间一系列大战,民力不乏重要原因。
而最开始一批昭武银元,因为粗制滥造,在昭武帝晚年的时候,特别将这一批银元销毁重铸。世面上几乎没有,在后来称为钱币收藏界珍宝。唯有极大博物馆有几枚,存世数量不超过百枚。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这一笔银元从南京送到了泉州郑成功的手中的时候,郑成功主持昭武年间第一场战争,攻台之战,正式开始。
时人都以为这是一场小战,张轩也是这样认为的,却不想这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战争的开始。整整打了一代人,才终于追亡逐北,覆灭清廷。这完全诠释了什么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