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分配(1 / 2)
东印度洋海域,在共和国的海洋防卫规划当中,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相当靠后的优先级的。
他的地理位置虽然相当的关键,奈何在这个区域上,共和国要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过于拉胯。
在海军条约签订之后,约翰牛新下水的主力舰也就那么几条,就算是加上了屏卫舰的吨位,甚至都没有到达海军三强中任意一个的一半。
其中下水舰艇吨位最低的是岛国,三年,三十万吨的主力舰,加上了十几万吨的屏卫舰。
这已经是海军三强中下水吨位中最少的那一个了,剩下的两个,那都是在疯狂的进行造舰。
白鹰,三年下水了四十二万吨的主力舰,五十五万吨左右的屏卫舰。
整个海军舰队几乎就是换了一批。
海军条约对于舰队吨位的限制只在主力舰吨位上生效,对于屏卫舰仅仅只有着舰炮口径上的限制,像是非主力舰不能够超过203,轻巡主炮口径不能够超过152,驱逐舰主炮口径不能够超过127。
除此之外就是有着一些舰炮数量上的限制。
在这种限制条件很小的情况下,各个国家都开始建造符合规定的【条约舰】,用来取代较为落后的各种屏卫舰艇。
像是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最强的白鹰,就是在同时开工十二艘主力舰的同时,还在其余不同的船厂中,下达了几十万吨的屏卫舰的订单,用以加强海防。
共和国的海军建设位于第二名,在这过去的三年当中,下水了23万吨的主力舰,以及40万吨的屏卫舰。
位于防城港和龙湾港的两个大型海军工厂,这几年基本上就是在日夜不停地进行生产。
尤其是共和国目前最大的防城港造船厂,包揽了共和国三分之二的主力舰建造吨位,以及二分之一的屏卫舰建造吨位。
这里有着整个亚洲最大的干船坞,能够同时开工建设1艘7万吨、两艘六万吨级、三艘五万吨级别的主力舰,还有着数个用于建造一万八千吨以下的大型屏卫舰的干船坞。
作为共和国在大型战舰建造领域专业人士,这里工期最紧张的时候,曾经一口气开工建设一艘战列舰、三艘航空母舰,以及八艘重巡洋舰。
这些战舰已经构成了当时的两支舰队的骨干力量。
而排名第二的龙湾港造船厂,则是一个专精于小型舰艇建造生产的造船厂,主要是在为共和国的海军生产轻巡洋舰、驱逐舰等小型屏卫舰。
拥有着数十个小型船坞,能够同时开工16艘小型战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