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2章 浪迹西洋的传奇(2 / 2)

加入书签

若非他这一手,若是翰林学士严词相逼,将徐经逐出翰林院,林蒙敢打包票,沈学士的日子将变得无比艰难,甚至他自己的名声也会受损。

“嗯,还算明智。”林蒙满意地轻抚胡须。

就在这时,王守仁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但徐师兄却仍旧坚称海图有误,拒不道歉。”

“……”

林蒙:“……”

事情的真相,其实犹如白纸黑字,一目了然。

徐经,一位初出茅庐的庶吉士,年轻气盛,资历尚浅。他所在的翰林院,就像是一座庞大的图书馆,而庶吉士们,便是那些忙碌的图书管理员。

而文史馆的侍学,则是那位掌管着无数古籍的守门人。但在整理那些珍贵的海图资料时,徐经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徐家,江南的世家望族,其先祖在蒙古铁骑南下时,曾搜集了无数宋代的地理天文资料。这些宝贵的遗产,历经战火,幸存至今。

然而,在明初的太平盛世,科举八股盛行,这些古籍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徐家数代人的心血,徐经自幼便耳濡目染,对天文地理,他可谓是了如指掌。

宋朝的商船远航西洋,元朝的大食人在福建聚集,海洋贸易的繁荣,这一切,都被记录在那些珍贵的古籍中。

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这些资料逐渐被遗忘。而徐经,却肩负着家族的使命,守护着这些即将湮灭的文明火种。

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家的子孙们如同不灭的火种,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他们穿梭于尘封的古籍之间,搜集着天文地理的奥秘,风土人情的瑰宝,以此为基石,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徐家的骄傲,并非那高耸的宗祠,亦非辉煌的前堂,而是那座由徐经曾祖父亲手建造的“万卷楼”——这里,是智慧与知识的圣地,是他们整理资料、相互印证宋元时期资料的神秘殿堂。

徐经,这位徐家的翘楚,自幼沐浴在书香之中,博览群书,记下了无数珍贵的古籍,甚至包括那些远渡重洋的大食人带来的异域文献。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在翰林院的夜空中熠熠生辉。

然而,就在他指出了下西洋资料中的岛屿标注错误时,却如同石沉大海,无人理会。徐经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怒火,他坚信自己的判断,不屈不挠,直至与侍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次日黄昏,徐经带着满心的忧虑回到了林府。在翰林院的日子,对他来说如同一幅苦涩的画卷。他原本的圆滑与变通,在这一刻变得不再适用,虽然未受重罚,但众翰林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丝疏离。

踏入前堂,他强颜欢笑,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恩师林蒙的怒火。

“徐经,你在翰林院搅动风云了。”林蒙脸色铁青,一拍案牍,语气如雷霆。

徐经还未及起身,便单膝跪地,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恩师,学生知错在先,不该与刘侍学争执。但……”

他话未说完,林蒙便冷冷打断:“但什么?”

“下西洋的资料整理,关乎大明兴衰,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那些古老的文牍,因年代久远而缺失的地名,或许是被船队书吏疏忽所误。恩师,若是按这些海图下西洋,船队可能会误入险境,那将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学生不敢轻率,故而急于更正。”

徐经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学生自幼研究家传古籍,其中三位大食商贾和两位宋时海商的记载,都明确指出那处岛屿不可停靠。所谓孤证难立,翰林院的海图资料单薄,而宋元时期的海商资料却丰富详实……”

林蒙眉头紧锁,似是陷入了沉思:“你的意思是,西洋的舆图,满是谬误?”

徐经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过林蒙:“这里的错误层出不穷,这些资料大有蹊跷,它们绝非正宗的原始文献!”

“正宗文献?”林蒙目光中透露出几分疑惑,紧紧地盯着徐经。

徐经娓娓道来:“追溯至文皇帝时代,那些珍贵的舆图与资料,皆由兵部掌管。然而,岁月如梭,这些古老的纸张难免会因岁月侵蚀而泛黄、受潮,或是因保管不善而损坏。因此,兵部每隔二十年,便会精心誊写一份副本,作为原版的备份,随后妥善封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