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四章 这一条路是对的(1 / 2)

加入书签

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於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胡适很喜欢「谈墨」,他认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订这一家学说產生和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於何时。」其中的兼爱思想成了胡适一生的品德。

胡适还认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天志」的影响。

1921年,梁啟将作品《墨子》笺注辑為《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作序。胡适在这篇长序讚美任公的贡献,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认為墨子不曾见到战国名将吴起的死─吴起死时,墨子已去世多年,而且墨学已是一种宗教。任公常说:「绩溪诸胡多才,最近更有胡适之」。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在《新青年》上表《改良芻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上。

表《歷史的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革命论》(1918年)等论文,认為「..死文字决不能產出活。中国若想有活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主张「国语的,的国语」。

被誉為「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郑振鐸语)。

1919年,守旧派林紓在给蔡元培的信中攻击白话文说:「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為教授矣。」

192o年出版中国新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尝试集》的新诗充满试验性质,并不成熟。

诗人余光中认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的重要性也大半是歷史的,不是美学的」。周策纵评胡适新诗清新却乏朦朧的趣味。

《尝试集》出版后,的确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封建復古派反对它。学衡派东南大学教授胡先驌用文言写了长达两万多字的长文:《评〈尝试集〉》。

胡先驌说:「胡(适)君之《尝试集》,死也。其必死必朽也。不以其用活文字之故,而遂得不死不朽也。物之将死,必精神失其常度,言动出於常轨。胡君辈之诗之卤莽灭裂趋於极端,正其必死之徵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