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巷战(2 / 2)
如此一连数日皆是如此,宋军的守卫渐渐松懈,金兵也大都不耐烦起来,早有其他将领在挞懒跟前参了他,挞懒却微笑不理,竟似看出他的计谋。
到第六日上,天气晴朗,金军再度出动,从东门、北门围攻楚州。
是日,阳光普照,北风却分外的剧烈,向阳处的雪面开始融化,一化成水便被呼呼的北风吹干,面北的护城河依旧冰封。
佯攻部队的不少金兵被厚厚的皮甲捂得满头大汗,索性赤膊上阵,城墙上的宋军看得嘻嘻哈哈,指戳笑骂。
死士队在他的号令下推着十部攻城车,掩藏在北门佯攻部队的中间,攻城车上铺了一面伪装的白布,白布下堆满了淋了灯油和各种“作料”的松树枝,这就是他让军械营特意准备的秘密武器。
时近中午,太阳照在顶头,阳光刺眼,此刻不利攻城,北风丝毫没有停的迹象。
按惯例,金军该鸣金收兵,果然,锣声响起,金军开始收缩队形,城上的宋军松了口气,该换班吃午饭了,金军的队伍里也升起了缕缕“炊烟”。
不对,炊烟怎会在阵中升起,有些宋兵已经看出了蹊跷,彼此议论起来。
锣声忽然变成了鼓声,立刻,十数辆冒着黑烟的攻城车从金军阵中奔出,飞一般地冲来,在宋军的反应不及中,轰地集中撞上了一处城墙,石塌墙裂。
同时,风助烟势,象一场大雾般的黑烟迅速弥漫上了城头,该处的宋军兵士尽流泪大咳,或扶墙或倒地。
原来,这些本就烟多的松木更被加进了辣椒等物,这可是他的“创意”,但用在自己了同胞身上,却实非情愿,他只希望这一战不要出现在后世的史书上。
上千湿巾蒙面的死士以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轻松闪电登城,切瓜一般地杀向失去抵抗力的宋兵,城头上随即响起一片惨呼声。
配合进攻的金军佯攻部队按计划忽地再次散开,呐喊着逼近北门各处,牵制其余守军。
烟已大半散去,这部铆足了劲的死士队开始向城门运动。
此刻的宋军均看出该部是攻城主力,分出兵力反扑过来,对接战开始了。
他和穆昆明冲在了最前头,皆知此乃决定生死胜负的关键时刻,若在短时间内不能打开城门让援军进入,这一千死士被宋军一围,除了后撤便只有等死的份。
宋军亦知此理,蜂拥而至,以生命换取时间,奈何这些精挑细选的女真死士俱是以一当十之辈,已经龙卷风般冲下城道,袭至城门口。
好一场混战,直杀得天惨地红,肢飞体裂,踏着敌我双方的尸体,死士队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轰隆隆”打开了沉重的楚州北门。在外焦急等待的大金援军终于见到了城门洞开,立时锣鼓震天,齐声呐喊,蚂蚁般地越过护城河的冰面、越过失去作用的吊桥,杀进了这个令他们蒙受屈辱的城市。
他气喘吁吁地用布条缠好小臂上的一个刀创,和完成了任务的部下们倚在城门侧的内墙上,看着潮水般涌入的大金步、骑兵扑向城内,心想楚州完了,在他的手中,自己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他不敢想那两个字!
他垂头看着手上沾满鲜血的镔铁弯刀,自己杀了多少个同胞,五个、十个?
他不知道将来能否原谅自己,但真的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毫无底线、牺牲无辜吗?
或许,他远没有自己想像般伟大,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自我保命找个台阶下吧。
“兄弟,我们成功了!哈哈……”浑身浴血的穆昆明扑上来拥抱他,他扫视过一张张追随自己的熟悉面孔,忽炎武、李浚……个个挂彩、伤痕累累。
难道他们就该死吗?谁不是父母生的,除了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谁不无辜?在无情的战场上,有人活着、总得有人死。
忽见忽炎武瞪大双眼,“嗖”地将手中标枪向他掷来,他什么也没想,便感觉标枪带着凉风刮过面颊,而正拥抱他的穆昆明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将他抱转身来。
只听一声惨叫,掉了个的他正看到原先自己的身后现在是穆昆明的身后,一个刚从死尸堆里爬出的宋兵中枪倒下,手中犹握着一把大刀,部下们均发出有惊无险后的吁声。
忽炎武又救了他一次,而穆昆明更将死亡的机会留给了自己。
“好兄弟,这是第一次有人肯为我而死。”这种时刻,任何感激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他惟有以默默的拥抱表达自己的感情。
穆昆明跟妻子刚新婚三月便走上战场,家中尚有寡母,他的父亲死于对辽国的征战中,只在每月由信差捎寄军饷回家算是报平安,他若倒下,一个妻子将失去丈夫,一个母亲将失去儿子,一个家庭将支离破碎。
↑返回顶部↑